暑期的株洲市茶陵县舲舫乡洮水村,青山环绕间漾着清甜的稻香,湖南信息学院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洮茶润梦”三下乡实践团队的到来,为这座宁静的乡村注入了别样的青春活力。为引导乡村少年厚植家国情怀、传承红色基因,志愿者们以“红色教育润童心,爱国种子埋心间”为核心,依托茶陵革命老区的红色资源,在洮水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打造专属课堂,用孩子们喜闻乐见的形式开展爱国主义教育,让爱国的种子在课堂里悄然扎根。
图为红色故事分享会
志愿者们深知乡村孩子的认知特点,摒弃了枯燥的理论说教,将爱国教育融入生动有趣的课堂环节。课堂伊始,志愿者手持彩色绘本,用夸张的语气和灵动的手势讲述《小英雄雨来》《鸡毛信》的故事——讲到雨来机智躲避敌人搜查时,志愿者模仿雨来的动作压低身子;说到海娃冒着危险送鸡毛信时,又皱起眉头表现紧张,孩子们听得入了迷,眼神紧紧跟着志愿者的动作,不时发出“哇”“好勇敢”的感叹。故事讲完后,志愿者顺势提问“小英雄们为什么要这么做”,引导孩子们明白“因为他们爱自己的国家,想保护家乡”,让爱国的初步认知在问答中萌芽。
图为小朋友分享红色英雄故事
“我要把国旗画得最鲜艳!”手绘国旗环节里,志愿者们提前准备了画纸、彩笔,蹲在孩子们身边耐心指导。有的孩子对不准五角星的位置,志愿者就用直尺帮忙画辅助线;有的孩子想在国旗旁添画家乡的稻田,志愿者笑着鼓励“这是把对家乡的爱和对祖国的爱画在一起啦”。半小时后,一幅幅带着童真的国旗作品铺满桌面,孩子们举着画纸围成圈,齐声喊出“我爱中国”,稚嫩的声音里满是真诚。志愿者还特意改编了简单的手势舞,将《歌唱祖国》的歌词转化为拍手、挥手、比心的动作,手把手教孩子们跟着节奏舞动,清脆的歌声伴着整齐的手势,在实践站的教室里久久回荡。
除了故事与艺术,志愿者还设计了“爱国小课堂+互动”的环节。他们用通俗的语言讲解国旗、国徽的含义,结合茶陵本地的革命故事,告诉孩子们“以前有很多英雄在我们家乡战斗,就是为了让大家过上好日子”;通过短视频片段展示神舟飞船发射、高铁飞驰的画面,让孩子们直观感受国家的发展成就。随后的“爱国知识抢答”中,从“国旗上的五角星代表什么”到“我们国家的全称是什么”,从“茶陵是革命老区吗”到“我们要怎样爱祖国”,孩子们纷纷举手抢答,有的孩子甚至站起来喊“我知道!要好好学习,长大建设祖国”,课堂氛围热烈又温馨。
图为小朋友积极回答问题
活动中,孩子们的成长让志愿者们倍感温暖。小朋友在课堂分享时说:“以前觉得‘爱国’是很遥远的词,现在知道,认真听志愿者哥哥姐姐讲课、画好国旗、好好读书,都是爱国。以后我要努力学习,让我们的国家更厉害。”志愿者在日记里写道:“原本以为是我们在教孩子们爱国,可看到他们认真描绘国旗的样子、听到他们坚定的回答,我反而被深深触动。原来爱国主义教育不用复杂的形式,只要用孩子能懂的语言、喜欢的方式,就能把爱国的种子种进他们心里。”
此次爱国主义教育实践活动,志愿者们以课堂为阵地,用鲜活的内容、温暖的互动,为洮水村的孩子打开了认识祖国、拥抱家国的窗口,也让“洮茶润梦”团队的青春担当在实践中闪光。未来,团队将继续聚焦乡村少年成长需求,把更多生动的爱国教育课堂带到乡村,让爱国情怀在少年心中生根发芽,让红色基因在代代传承中绽放时代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