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网小记者
基层门户网

深入湘粤大地 探索传承脉络

2025-08-22 08:24:05    来源:中国基层网    访问:    

实践背景

陶瓷,作为中华文明千年传承的重要载体,不仅铭刻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密码,更凝聚着中华民族的智慧与审美追求。在新时代文化自信与非遗保护政策的大力推动下,传统工艺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2025年夏季,窑火湘粤实践团踏上了一段富有意义的寻访之旅,深入湖南与广东两省,通过实地调研、技艺体验与群众访谈,系统梳理非遗陶瓷的传承脉络,并积极探索传统工艺在当代的创新路径与活态传承模式。

团队介绍

“窑火湘粤”实践团由来自吴健雄学院的五名本科生共同组成。队员们具备跨学科背景,怀揣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厚情感,致力于以青年视角和现代传播方式推动陶瓷非遗的保护与创新。在实践过程中,团队充分发挥协作精神和专业特长,通过社会调查、教育帮扶、文创开发与新媒体传播等多种形式,全方位助力陶瓷文化在公众尤其是青少年中的普及与推广。

实践过程

醴陵釉下五彩瓷为此次实践增添了第一抹亮色。实践团成员有幸与国家级传承人陈利老师面对面交流,聆听她细致讲述釉下五彩瓷的历史渊源及“薄施淡染”这一独特技艺的精髓。在参观醴陵陶瓷博物馆之后,团队还采访了文化遗产保护中心的王楚仪女士,就非遗项目如何与年轻群体重新建立联系、数字化保存与传播等议题展开了深入讨论,为后续实践提供了重要参考。

1-团队与国家级传承人陈利老师

2-团队与文化遗产保护中心王楚仪女士

随后,团队奔赴潮州,亲身感受嵌瓷艺术的独特魅力。队员们走访了市文旅局,系统了解当前嵌瓷艺术的保护政策与资金支持机制,并采访了国家级非遗传承人卢芝高之子卢树生老师,听他讲述家族技艺传承中的坚守与创新。在省级传承人卢渤鑫老师的指导下,大家还亲手体验了嵌瓷制作中剪瓷、嵌贴等关键步骤,在实操中深刻体会到工匠精神与技艺传承的不易。

3-潮州之行

佛山之行则让团队成员进一步感受到岭南陶艺的悠久历史与旺盛生命力。在南风古灶,大家沿窑体细致记录古老的柴烧技法与历史变迁,与当地陶工交流窑火控制的窍门与传统柴烧的当代价值;在石湾陶塑博物馆,一件件陶塑作品展现出雅俗共赏的审美特质,其夸张传神的造型和浓厚的生活气息,也让队员们对传统工艺的当代创新与社会接受度有了更深的思考。

4-佛山之行

实践成果

此次实践的深远意义,在走进四川凉山喜德县城关小学时变得更加具体而动人。团队为当地孩子们带去了精心准备的非遗陶瓷课程,通过图片、实物展示和动手体验相结合的方式,介绍了湘粤地区陶瓷的工艺特色与文化内涵。孩子们在课堂上表现出极大的兴趣与好奇心,不仅踊跃提问,还亲手尝试绘制瓷片画,在互动中播下了文化传承的种子。

5-我们在喜德讲陶瓷

6-支教与孩子们

此外,团队还设计并发布了一份陶瓷文化问卷,调查范围覆盖不同年龄、职业和地区群体,共回收312份有效数据。通过系统分析,团队梳理出公众对陶瓷非遗的认知程度、消费偏好及传播渠道的有效性,为后续非遗传播策略的制定提供了扎实的数据支撑和方向参考。

7-问卷调查

在文创开发方面,团队借鉴醴陵釉下五彩瓷的代表作“巴拿马瓶”,设计出多款融合传统纹样与现代美学的原创陶瓷图案,计划应用于冰箱贴、钥匙扣、明信片等日常文创产品,推动陶瓷文化以更亲切、实用的方式融入大众生活,实现传统元素与现代审美的有机融合。

8-原创文创图案

团队还积极利用新媒体平台扩大传播影响力。在小红书平台发布了醴陵瓷器市场购买攻略,从挑选技巧、价位参考到代表性窑口介绍,帮助公众更便捷地了解陶瓷收藏与消费趋势;同时,通过自制宣传视频、纪实vlog、图文推送等多种形式,在微信、视频号、小红书等多平台持续推送嵌瓷与釉下五彩瓷的相关内容,有效增强了大众对陶瓷非遗的文化认同感和传播参与度。(窑火湘粤实践团 朱恩慧)

9-社媒宣传

[责任编辑:李莹]
呵护地球
让爱成长
关爱留守儿童
绿色出行
鲁冰花

关于我们| 网站概况| 法律顾问| 服务条款| 人员查询| 广告服务| 供稿服务| 合作伙伴| 网站声明| 版权所有| 联系我们

有害短信息举报 抵制违法广告承诺书 阳光· 绿色网络工程 版权保护投诉指引 网络法制和道德教育基地 北京通信局 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邮箱:chinajiceng@163.com    电话:010-63607677

京ICP备16016777号-3京公网安备11010802036172号

Copyright© 2016 Chinajiceng.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