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网小记者
基层门户网

“青春田园”润乡野,美育星火照童心:川农大团队石棉美育实践

2025-08-17 14:36:24    来源:中国基层网    访问:    

七月的石棉县,青山如黛,绿水含情。7月11日至22日,四川农业大学校团委大学生艺术团组建的“青春田园・乡村美育”志愿服务团,带着对乡村教育的热忱与担当,走进石棉县双坪村、海耳村,开展了为期12天的暑期志愿服务活动。该团队三年来深耕乡村美育,此次志愿者们又将继续为当地青少年送上别开生面的“美育盛宴”,用青春力量助力乡村文化振兴与青少年成长。

精设课程传美育,巧构体系润童心

“要让课程像山间细流一样,流进孩子们心里。”志愿者们带着这样的初心,聚焦乡村儿童成长的美育发展与情感需求设计了系列课程。在乡野间开拓美育课堂,创新构建“艺术拓展+红色教育+文化传承”三维课程体系,梯田垄埂成了天然舞台,玉米地旁架起临时画板,志愿者们依据孩子们的天赋特长组建特色社团,并开创“暑期集中实践+学期云端课堂”模式,让美育滋养长期延续下去。

图1 开营时孩子们与志愿者的大合照

课堂生动趣无限,教学活泼乐满堂

教室里,孩子们描绘着与志愿者们第一次见面的场景,五彩的画笔在画纸上沙沙游走,志愿者们教会孩子们的不只是绘画技法,更是帮孩子打开 "用色彩说话" 的表达力;田埂间,志愿者兰芸带着孩子们学起了《小美满》手势舞,稚嫩的童声伴着轻快的节奏,把“快乐”两个字唱成了看得见的模样;麦穗旁,志愿者蒋亚楠把红军强渡大渡河的故事讲得滚烫,让那份对脚下土地的热爱与对历史的敬畏,在孩子们朗颂的《七律·长征》中脉络生长;半空中,“两弹一星”纸飞机画着五角星腾空,像一群白色的星火,把科学的种子撒在乡野里……这些扎根乡野的课程设计,让每个孩子都站上了田埂搭建的舞台中央,把内心的欢喜与想象大声说出来。

图2 志愿者兰芸教孩子们《小美满》手势舞

孩童技艺皆精进,心性蜕变愈阳光

经过课程的浸润,孩子们不仅掌握了绘画、朗诵、演唱、手工等多样艺术技能,更完成了由内而外的蜕变——孩子们会自信的展示自己的绘画作品;游园会“两人三足”游戏时配合默契,为共同目标凝聚力量;面对难题时的畏缩也变成了迎难而上的韧劲,敢于尝试、乐于探索。

图3 孩子大方自信地展示自己的绘画作品

图4 孩子们默契配合完成两人三足游戏

“这是大渡河、这是五星红旗,这是红军……”俞凯轩小朋友指着完成的红军手抄报铿锵有力地说到,“我长大以后也要红军一样报效祖国!”艺术特长成了孩子们打开自己的钥匙,而这份自信、分享欲、协作力与抗挫力,正像田埂上的新苗,在美育的滋养下,舒展着向上生长的姿态。

图5 俞凯轩小朋友认真完成着红军主题手抄报

志愿团队获丰实,服务初心更坚定

本次在双坪村、海耳村的暑期志愿服务活动的圆满举行不仅对于孩子们是一种收获,对于志愿团队更是收获颇丰。志愿者们在打磨课程、陪伴孩子的过程中,精进了教学技能,更淬炼了扎根乡土的韧劲与服务基层的担当。通过将课堂搬进田间地头,团队进一步完善了 “乡土元素 + 美育实践” 的课程模式,深化了对乡村儿童需求的理解,为后续常态化美育浸润积累了更贴合实际的经验。

四川农业大学“青春田园”乡村美育志愿服务团将继续以创新为擎,持续深化“美育浸润+乡土情怀+人才培育”的实践路径,以更鲜活的实践为乡村儿童铺就自信成长之路,为乡村振兴与教育强国建设持续注入兼具乡土温度与创新活力的青春力量。(作者:黎思含、朱梓颉  来源:校团委)


[责任编辑:辛文]
呵护地球
让爱成长
关爱留守儿童
绿色出行
鲁冰花

关于我们| 网站概况| 法律顾问| 服务条款| 人员查询| 广告服务| 供稿服务| 合作伙伴| 网站声明| 版权所有| 联系我们

有害短信息举报 抵制违法广告承诺书 阳光· 绿色网络工程 版权保护投诉指引 网络法制和道德教育基地 北京通信局 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邮箱:chinajiceng@163.com    电话:010-63607677

京ICP备16016777号-3京公网安备11010802036172号

Copyright© 2016 Chinajiceng.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