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网小记者
基层门户网

扎根基层,让调研成果落地生花

2025-07-24 14:13:26    来源:中国基层网    访问:    

基层调研,绝非走马观花式的走过场,而是关乎政策精准度、民生福祉的关键之举。在复杂多变的基层环境中,唯有将调研做深、做实,才能真正解锁基层治理的“密码”,让各项工作开展得有的放矢。

在现实中,形式主义的调研现象仍时有发生。部分干部下基层,仅仅是“坐着小车转一转,隔着玻璃看一看”,精心规划好路线,只参观那些打造好的示范点,对于基层深处的矛盾与群众内心的真实想法,全然不知。这样的调研,不仅浪费了宝贵的时间与资源,更严重损害了政府在群众心中的公信力,让基层治理的决策失去了准确方向。

真正有实效的基层调研,应当如习近平总书记所强调的,“眼睛向下、脚步向下”,深入到群众的日常生活里。基层的问题不会浮于表面,而是隐藏在街头巷尾、田间地头。干部们需走到群众中间,和他们坐在同一条板凳上,唠唠家常,听听他们对教育、医疗、就业等民生问题的看法。例如在一些老旧小区改造调研中,只有挨家挨户地走访,才能知晓居民对电梯加装、停车位规划的急切需求,进而让改造工程更贴合群众心意。

提升基层调研实效,还需在方式方法上推陈出新。传统的听汇报、看材料固然有一定作用,但更应结合随机走访、蹲点调研等形式。浙江在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时,干部们带着具体问题,住进乡村民宿、扎根产业园区,实实在在地感受基层发展的痛点与难点。这种沉浸式的调研,获取的是第一手真实信息,为政策制定提供了有力支撑。

调研成果的转化应用,是检验调研实效的关键环节。若调研只是发现问题,却没有后续的跟进解决,那一切都是徒劳。建立“调研—决策—落实—反馈”的闭环机制至关重要。对于调研中发现的问题,要明确责任主体与整改时限,定期开展“回头看”,以群众的满意度作为最终衡量标准。像针对老年人数字鸿沟问题,不仅开展培训活动,更持续跟踪,不断完善社区代办、适老化改造等配套服务,让调研成果切实转化为群众生活质量的提升。

基层是国家治理的基石,而基层调研则是夯实这块基石的重要手段。广大党员干部应摒弃形式主义,真正沉下身心,在基层这片土地上深耕细作,以实实在在的调研成果,为基层治理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让人民群众真切感受到政策的温暖与关怀,共同绘就基层发展的美好蓝图。(中共佳县县委组织部  栗托

[责任编辑:李莹]
呵护地球
让爱成长
关爱留守儿童
绿色出行
鲁冰花

关于我们| 网站概况| 法律顾问| 服务条款| 人员查询| 广告服务| 供稿服务| 合作伙伴| 网站声明| 版权所有| 联系我们

有害短信息举报 抵制违法广告承诺书 阳光· 绿色网络工程 版权保护投诉指引 网络法制和道德教育基地 北京通信局 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邮箱:chinajiceng@163.com    电话:010-63607677

京ICP备16016777号-3京公网安备11010802036172号

Copyright© 2016 Chinajiceng.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