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理工大学体育学院“薪火相传建跃支教先锋队”于7月20日来到新疆生产建设兵团铁门关市24团振兴社区,带着对基层语言文化建设的关注,在振兴社区及周边乡村开启了以“推普调研+志愿服务”为核心的乡村振兴社会实践活动。
不同于传统支教的课堂模式,这支队伍此行的重点落在“推广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助力乡村发展”上。队员们深知,语言是沟通的桥梁,更是乡村振兴中人才培养、产业发展的基础。在没有孩童的社区活动室、田间地头,他们要做的,是用耐心与专业,为基层群众搭起一座“语言桥”。
抵达首日,实践团于上午9时深入振兴社区。在社区活动室里,他们与前来办事的居民拉起家常,通过问卷调研与面对面访谈,细致了解大家在日常沟通、职业发展中使用国家通用语言的情况,在周边乡村的文化活动站,他们和前来下棋、读报的村民围坐在一起,听大家聊起外出务工、参与团场建设时,普通话带来的便利与遇到的难题,以详细了解居民在日常沟通、教育学校等场景中使用普通话等频率、熟悉程度及所遇到的困难。
接下来的实践中,支教队将围绕“调研+服务”双向发力:持续深入社区、乡村开展问卷调研,梳理不同群体的语言使用痛点,形成针对性的推普方案;在社区服务中心开设“每日一句”推普小课堂,结合日常交流、设计实用内容,用轻松的互动帮助居民提升表达自信;
在掌握实际情况后,实践团于下午14时在社区开展了多样化的推普活动,并向过往居民发放《普通话常用词汇手册》与《日常会话指南》等材料,并向有疑问的居民耐心讲解语言规范,纠正发音错误。
下午17时,实践团与振兴社区服务中心的工作人员围坐一堂,围绕“推普赋能基层治理”主题展开座谈。大家你一言我一语,从社区便民服务谈到团场产业发展,一致认为:普通话不仅是日常沟通的工具,更是政策落地、资源对接、民心凝聚的“粘合剂”,在提升社区服务效率、助力乡村振兴中有着实实在在的价值。
“薪火相传,传的是沟通的温暖;建跃前行,跃的是乡村的活力。”队员们说,推普工作看似细微,却是打通乡村振兴“最后一公里”的关键一环。他们期待用调研成果为基层推普工作提供参考,用志愿服务为村民扫清语言障碍,让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成为乡村发展的“加速器”。
本次实践活动让实践团的队员们更深刻地感受到:推普不是单向的“输出”,而是双向的“共鸣”。在接下来的日子里,他们将带着这些共识,在社区里扎得更深、走得更实,用青春力量架起语言的桥梁,让普通话成为社区发展的“助推器”,让实践的足迹真正刻在乡村振兴的进程里。(黄金嵩、张璐、徐远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