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网小记者
基层门户网

青衿探齐迹 ——东南大学苏州校区“齐迹东南实践团”淄博文化传承实践纪实

2025-08-20 10:41:25    来源:中国基层网    访问:    

实践背景

当千年齐风遇见青春智慧,一场文化传承的破壁行动在淄博悄然启程。作为坐拥多项国家级和省级非遗的文化发源地,如今却面临“数字化传播薄弱、青年传承断层、产业转化不足”等现实挑战,为深入解码文化基因,激活创新表达,东南大学苏州校区齐迹东南实践团走进淄博,开展了为期4天的实地调研、技艺体验与创新发展之旅。

团队介绍

这支由国际商务、材料与化工、土木水利、交通运输多学科背景学子组成的团队,依托自身跨学科优势,联动属地文旅局、非遗博物馆、多项国家级省级非遗传承人,从技艺诞生切入,于其在历史长河的流转中感悟文化情结,聚焦传承现状,探索青春传承路径。

实践过程

泱泱齐风:解码千年文明基因

7月18日下午,团队走进齐文化博物馆,在牺尊青铜器的斑驳纹路间追溯“春秋五霸”的辉煌史诗。通过馆藏竹简、战国钱币与齐长城沙盘,系统梳理从姜尚封齐到稷下学宫百家争鸣的文明脉络。队员们重点观摩“韶乐”复原编钟,聆听《诗经·齐风》的古韵回响,在“尊贤尚功”的治国智慧中,触摸中华文明连续性的鲜活注脚。这场穿越时空的对话,让青年深刻体悟齐文化“变革、开放、务实”的精神内核如何滋养当代。

幻梦聊斋:志怪经典的青春转译

7月19日,团队探访蒲松龄纪念馆,通过《促织》《梦狼》等手稿真迹,系统梳理聊斋文化“刺贪刺虐”的批判精神与民生关怀。在故居院落中,体悟蒲松龄先生“屡试不第却文垂千古”的创作心境,解码491篇志怪故事中的人性哲思。并在参观调研后同馆方召开座谈会,双方就国际传播壁垒、形象辨识不足、体验形式单一等方面深入探讨,共讨文化焕生计划。

淄韵匠心:指尖非遗的守正创新

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淄博花灯承袭商周“刷蚕帘子”习俗,以“声、光、动、奇、秀、巧”六艺独步华夏。实践团深入调研,记录下这项千年技艺的匠心密码:匠人取竹为骨、丝绸裱糊,经扎架、彩绘等三十余道工序,方成盏盏华灯。这场穿越三百年的对话也让青年看见:非遗的生命力,正藏在每一盏灯的故事里。

7月18日一早,成员们于淄博陶瓷琉璃博物馆中领略非遗文化的发展脉络。从新石器时代见证历史、象征着淄博重要陶器起源地的古朴陶罐;到汉代的低温铅釉陶,宋金可与定窑、磁州窑媲美的雨点釉,再到现代作为国礼相赠的鲁青瓷和登上人民大会堂的国家用瓷,团队成员体会到淄博瓷艺记录着中华民族的过去,也描述着美好未来,而“当代国窑”更是代表了当代中国最好的工艺水平和品质。

7月20日下午,实践团赴周村区爱国社区,拜访86岁的国家级非遗传承人张可水。从张爷爷口中,大家了解到:名字听起来有些奇怪的“芯子”,其实就是支撑演员站立的一根铁棍,远远地看过去像蜡烛的灯芯。技艺中较为复杂的一属演员的选定和化妆,二属旋络的扎制。整体既要保障安全,又要玄妙惊奇,还要造型优美。除此之外,爷爷还像成员们展示家中珍藏的芯子历史资料,包括报道文献、演出剧照等。

实践成果:校地共绘文化传承新图景

4天5区8场深度调研,团队收获满满:团队结合蒲松龄纪念馆馆方提及的痛点和由青年角度发现的问题,与馆方共同制定《合作方案》,明确双语导览开发、IP视觉再造等六大方向。同步与淄川区文旅局、团区委签署合作协议,确立“非遗进校园”“东南大学淄博日”等长效合作机制,并获三方感谢。

聚焦非遗数字化,团队撰写《淄博花灯与芯子发展数字报告》等智库成果。在齐文化博物馆创新推出“当代青年十问先贤”互动题库,以“内卷”“颜值焦虑”等热点话题联动《孟子》《管子》典籍智慧,搭建古今对话桥梁。

这场青春与文明的对话,正为千年齐风注入时代新动能。未来,齐迹东南的脚步会一直延续,让文化薪火在创新传承中生生不息。

[责任编辑:李莹]
呵护地球
让爱成长
关爱留守儿童
绿色出行
鲁冰花

关于我们| 网站概况| 法律顾问| 服务条款| 人员查询| 广告服务| 供稿服务| 合作伙伴| 网站声明| 版权所有| 联系我们

有害短信息举报 抵制违法广告承诺书 阳光· 绿色网络工程 版权保护投诉指引 网络法制和道德教育基地 北京通信局 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邮箱:chinajiceng@163.com    电话:010-63607677

京ICP备16016777号-3京公网安备11010802036172号

Copyright© 2016 Chinajiceng.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