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网小记者
基层门户网

山东财经大学三千计划:非遗传承视域下乡村振兴的创新路径探索烟台团队调研实录

2025-08-17 14:36:52    来源:中国基层网    访问:    

山东是全国第一个以立法形式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月”活动的省份,国家级非遗名录项目达186项,位居全国第二位,省、市级非遗项目灿若星辰。为深入贯彻国家进一步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规划,助力乡村振兴,8月4日,山东财经大学会计学院芳“非”馥郁:非遗传承视域下乡村振兴的创新路径探索烟台团队赴烟台菜根香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保护有限公司,就乡村非遗助力乡村振兴课题开展实地调研。

为深入了解烟台非遗的魅力与传承故事,探索乡村振兴的可行性路径,团队与烟台菜根香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保护有限公司代表赵中山老师展开座谈。团队了解到,“菜根香”取自明代洪应明收集编著的《菜根谭》中“嚼得菜根香,百事皆可作”一语,蕴含着儒家的中庸思想、道家的无为思想以及佛家的出世思想,体现了公司注重产品更重人品的文化内涵。

赵老师提到菜根香在胶东人心里“不仅是胶东人舌尖上的故乡记忆,代表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祈愿、对故乡的眷恋,更是胶东人对传统手工技艺的坚守、是胶东地区农耕文化的深刻印记。”在赵老师的带领下,调研团队参观了农耕长廊,近距离接触了传统农耕器具与技艺,亲身感受胶东地区深厚的农耕文化底蕴。通过此次实地走访,调研团队进一步理解了菜根香非遗在乡村振兴中的独特价值与潜力

菜根香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项目胶东花饽饽制作习俗,这是山东人的过年餐桌标配,它以面与鸡蛋作为主原料,外表精致美观,内里扎实饱满。花饽饽三百多年来一直都是山东人餐桌的颜值担当,它既是“美饽饽”,寄托着胶东人民对生活的热爱,又是“巧饽饽”,处处透着胶东人的匠心与厚道,作为山东省级非遗,是春节期间探亲访友的“硬通货”。

以胶东花饽饽为代表的乡村非遗意义重大,但在现代社会城市化和互联网经济的快速发展过程中,乡村发展相对滞后,对乡村非遗的传承力度不足。赵老师提到,“愿意了解这个行业的年轻人越来越少”,同时,现代生活方式对此类非遗的传承也有一定冲击。近几年,为寻求破局之法,菜根香团队坚持“走出去,引进来”,积极引进先进人才,邀请各行各业的人到传承基地来参观,与当地社区开展丰富的互动联动活动,针对社会各界各年龄段人士开放研学项目……推动实现“菜根香”文化创新发展与活态传承,以烟台菜根香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保护有限公司为代表的企业正努力探索非遗传承的密码,在乡村非遗助力乡村振兴的道路上已取得阶段性成绩。

此次调研,团队深入了解烟台地区代表性乡村非遗的发展现状,系统调查以烟台菜根香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保护有限公司为代表的企业就非遗传承采取的可行性举措。未来,山东财经大学的青年们将继续以实践为基石,对非遗传承视域下乡村振兴的创新路径探索,提供青年视角。

实践感悟

此次在烟台牟平区对菜根香非遗的实地调研,让我深切体会到乡村非遗与乡村振兴的紧密联系。

走进菜根香传承基地,农耕长廊里的老物件与非遗手作交相辉映,仿佛诉说着胶东乡村的过往。传承人坚守的不仅是一门手艺,更是祖辈留下的文化根脉。胶东花饽饽用果蔬汁染色的巧思,菜根香蕴含的儒道佛思想,让我明白乡村非遗是活态的文化载体,承载着乡村记忆与集体情感,这正是乡村振兴中不可或缺的文化根基。

调研中,菜根香的创新实践令人振奋。进课堂、联景区、开发文创产品,既传承了技艺,又带动了就业。看到大龄妇女通过非遗手艺增收,游客在体验中感受乡土文化,我真切感受到非遗对乡村经济和文明建设的推动作用。

但传承人才短缺、资金不足等问题也刺痛了我。作为大学生,我们或许能利用新媒体帮非遗“破圈”,用创意设计为传统技艺注入新活力。

这次实践让我明白,乡村振兴不仅是经济振兴,更是文化振兴。年轻一代应主动走近乡村非遗,用知识与热情助力其传承,让古老技艺在新时代绽放光彩,这是我们的责任,也是青春的担当。(会计2304班  刘芸)

这次的三千计划实践对于我而言是一个宝贵的经历,通过在烟台菜根香非遗传承基地的调研,让我深刻认识到乡村非遗在乡村振兴中的重要作用。“菜根香”不仅承载着胶东乡村的集体记忆与情感,更凝聚着“嚼得菜根香,百事皆可作”的勤俭美德。

在实地调研中,我与团队成员,指导老师积极沟通,更深入了解了我们身边的优秀非遗文化,也看到了目前非遗传承的困境。乡村非遗的传承发展需要坚守文化根脉,同时也要大胆创新,通过多元化的传播与产业融合,才能使其成为乡村振兴的持久动力。

在这次三千计划中,通过自己的努力和付出,我为团队和社会做出了一定的贡献,这种成就感让我更加自信地面对未来的挑战,也让我更加坚信自己的价值。这次机会让我在实践中学习、在挑战中成长、在奉献中收获。我相信这段经历将成为我人生中宝贵的财富,激励我在未来的道路上不断前行。(会计2306 林艾瑜)

作者 崔熙婷 王菁 卢锦鹏 刘芸 林艾瑜


[责任编辑:辛文]
呵护地球
让爱成长
关爱留守儿童
绿色出行
鲁冰花

关于我们| 网站概况| 法律顾问| 服务条款| 人员查询| 广告服务| 供稿服务| 合作伙伴| 网站声明| 版权所有| 联系我们

有害短信息举报 抵制违法广告承诺书 阳光· 绿色网络工程 版权保护投诉指引 网络法制和道德教育基地 北京通信局 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邮箱:chinajiceng@163.com    电话:010-63607677

京ICP备16016777号-3京公网安备11010802036172号

Copyright© 2016 Chinajiceng.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