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网小记者
基层门户网

厦门大学强信青年探寻福建文化足迹

2025-08-12 17:06:50    来源:中国基层网    访问:    

为深入理解和把握文化思想,深刻学习领悟福建展开的保护历史文化遗产、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繁荣文化事业产业等实践。2025年6月29日——7月14日,厦门大学信息学院“奇迹叒现”实践队——作为“强信青年”科技创新研学团分队之一,先后赴漳州、福州、宁德、泉州四地开展实践活动,充分运用软件开发等数字技术专业优势,搭建社会实践成果专题网站,赋能激福建文化足迹以新的时代价值。

红色精神洗礼,传承信仰力量

实践队在漳州谷文昌纪念馆,通过丰富详实的历史资料与实物,深入了解谷文昌带领东山人民植树造林、根治风沙的艰难历程。在福建这片红土地上,曾有多次政策推动与精神倡导,强调要归纳概括红土地的革命精神,并通过弘扬这种精神凝聚人心、推动发展。谷文昌“一心为民”的事迹,生动诠释了红色精神如何在政策引导与实践传承中,转化为代代相传的信仰力量,激励着人们在新时代继续传承红色基因,为社会发展贡献力量。

在宁德市蕉城区烈士陵园,队员们怀着崇敬肃穆之心,瞻仰烈士墓碑,聆听烈士们为国家和人民英勇牺牲的事迹。陵园内静谧庄重的氛围,让队员们深刻铭记历史,进一步激发了爱国情怀,坚定了传承红色基因、为国家发展贡献力量的决心。

寻传统脉络,守护文化根脉

东山关帝庙被誉为“闽南建筑艺术博物馆”,庙内精美的木雕、石雕、彩绘等,无一不展现出高超的闽南建筑技艺。队员们通过与当地文化工作者交流,深入了解关帝文化及相关民俗活动,深刻认识到传承保护民俗文化的重要意义,增强了文化认同感与使命感。

走进林觉民故居,队员们在相关政策对文物保护重视的介绍中,看到故居在政策推动下重焕生机。从故居的修缮保护到文化价值的深入挖掘与传播,无不体现“保护传统街区就是保存城市文脉”理念的实践成效。队员们在此直观感受到历史文化保护工作的重要性与紧迫性,理解了文化传承对于城市发展的深远意义。

闽东畲族博物馆中,传统服饰色彩斑斓、工艺精湛,生动展现了闽东畲族独特的文化风貌。这与“尊重和保护少数民族文化”的政策密不可分——在倡导和推动下,闽东畲族博物馆落成、畲族歌舞团发展,畲族语言、服饰等文化得以传承。队员们在此体会到政策对少数民族文化保护的重视,拓宽了对多元民族文化的认知视野。

地域文化探秘,领略独特魅力

福州船政博物馆内,丰富的展品与详实的史料,生动还原了船政从诞生到发展壮大的艰辛历程。队员们在馆内通过大型沙盘、微缩模型、场景还原等展陈方式,直观领略到船政文化中开拓创新、爱国图强的精神内核,对近代中国探索自强之路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泉州海外交通史博物馆作为我国首座海事专题博物馆,在建设过程中离不开政策的大力支持,体现了对海洋文化的高度重视。队员们在此深入了解古代中国航海技术的先进性、海上贸易的繁荣景象,以及泉州在海上丝绸之路中所发挥的重要枢纽作用,深刻体会到海洋文化的广博与包容精神。

文化融合发展,见证时代变革

苍霞新城的变迁,曾经破旧拥挤的棚屋区,在“人民至上”理念指引下,经过科学规划与改造,转变为现代化的宜居社区。通过实地走访,队员们了解到改造过程中充分考虑居民需求,配套完善基础设施、建设休闲娱乐场所等举措。不仅改善了居民生活质量,更体现了关注民生、以人民为中心推动社会进步的深刻内涵,切实感受到党和政府为人民谋幸福的坚定决心。

宁德时代在全球动力电池领域占据领先地位,通过不断投入研发,突破技术瓶颈,研发出如全球首款大规模量产钠离子电池等前沿产品。企业以科技创新为驱动,不断提升产品性能与质量,满足市场对新能源产品的需求,推动新能源产业蓬勃发展。科技创新对企业发展、产业进步以及实现绿色发展目标的强大驱动力。

   

“晋江经验”源于实践,其核心在于“推动文化与经济融合发展”的政策探索——强调将地域文化优势转化为经济发展动力。晋江经验馆展示的企业案例正是这一政策的实践成果。队员们在此感受到政策对文化传承与经济发展融合的推动,认识到文化在地区发展中的引领作用。

漳州、福州、宁德、泉州四地文化各放异彩,却共蕴着“敢为人先、爱拼会赢”的精神内核。实践中,队员们既汲取了历史积淀的思想养分,也见证了文化传承的创新实践。这份收获将化为前行力量,指引“奇迹叒现”实践队在传承中探索,在实践中成长。

在实践中,“奇迹叒现”实践队充分发挥信息学院的专业优势,搭建了一个思想宣传、成果展示、资源共享的社会实践网站,让更多人了解文化思想在福建的践行。同时,该平台将成为后续参与传承实践的重要参考,推动活动持续深化发展,使文化传承的足迹不仅限于福建,更能延伸至中国各地。

平台链接:http://8.220.139.142/

(推荐读者复制链接至电脑端浏览器访问)

 

[责任编辑:李莹]
呵护地球
让爱成长
关爱留守儿童
绿色出行
鲁冰花

关于我们| 网站概况| 法律顾问| 服务条款| 人员查询| 广告服务| 供稿服务| 合作伙伴| 网站声明| 版权所有| 联系我们

有害短信息举报 抵制违法广告承诺书 阳光· 绿色网络工程 版权保护投诉指引 网络法制和道德教育基地 北京通信局 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邮箱:chinajiceng@163.com    电话:010-63607677

京ICP备16016777号-3京公网安备11010802036172号

Copyright© 2016 Chinajiceng.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