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沧边境管理支队河外边境派出所香椿箐警务室位于孟定镇尖山村尖山组,距离中缅边境线直线距离仅800米,自成立以来,警务室就处于平安边境建设的最前沿,是深入推进边疆地区社会治理体系建设、维护边境辖区安全稳定的第一阵地。该警务室不断创新社区警务工作模式,以“一切为群众着想,一切让群众满意”为目标,从细节入手、从小事做起,不断提升基层社会治理效能,做实社区“小警务”,夯实辖区“大平安”。
采取“三项举措” 提升社区警务工作水平
以“情”相助。通过串家门、蹲田坎、坐院坝、拉家常、聊家事等形式,了解百姓所需所盼,在话里话外中增进感情,推进新时代枫桥经验延伸扩展,积极为辖区群众办实事、做好事、解难题,进一步增进警民关系,以实际行动践行为民服务的初心和宗旨。
以“理”相待。在家长里短中了解邻里关系,在交流互动中排查矛盾纠纷,创新建立“一听、二走、三调、四回访”的四步调解工作法,切实将矛盾纠纷“处理在一线、化解在基层、消灭在萌芽”。
以“言”相告。通过悬挂横幅、发放宣传资料以及面对面讲解等方式,向群众普及交通安全、禁毒防毒、电信诈骗等法律知识,不断增强辖区群众法治意识。此外,还借助村寨应急广播、网格员微信群等渠道,广泛宣传出入境政策、自然灾害预防以及维护社会稳定等政策法规,不断增强群众安全防范意识,织密警民联动安防体系。
用活“三支队伍” 筑牢辖区平安稳定根基
针对警务室辖区工作实际,以创新建立的“131”普法模式为具体抓手,不断深化群防群治力量建设,发挥人熟、地熟、情况明的独特优势,常态化组织“和谐河外义警队”“抵边禁毒小分队”“女子醒酒队”3支队伍开展法治宣传、治安巡逻、交通整治、矛盾纠纷调解等工作,通过搭建梳理排查网,主动了解群众诉求,广泛搜集民意,及时捕捉矛盾纠纷隐患线索,实时掌握各类矛盾纠纷的动态变化,形成了治安时时有人盯、消防隐患有人管、邻里纠纷有人解的局面。
同时,建立敏感信息即时上报,动态信息每周一报的工作机制,实现清单式、动态化管理,推动矛盾纠纷得到妥善调处。今年以来,组织群防群治队伍开展普法宣传12场次,发放法宣资料5000余份,受教育群众达7000余人,开展治安巡逻、交通整治25场次,查获赌博案件1起,查获涉赌人员11人,查扣赌资4700余元,排查化解矛盾纠纷13起,调解率达100%,获赠群众锦旗4面。
建立“三项机制” 绘就边疆善治新“枫”景
牢固树立管边控边“一盘棋”思想,整合辖区优势力量,联合清水河边检站卖盐场分站、解放军边防连队、挂钩联系的10个边境联防所,通过全面深化“警力+兵力+民力”相结合、车巡与步巡相配合、定点值守与动态巡逻相衔接的动态管控模式,对边境一线、重点路段、复杂区域,进行全方位、无死角的巡逻防控,全面推进边境隐患排查、辖区综合治理、跨境违法犯罪打击整治等工作。
通过定期召开联席会议、开展联合巡边、重要警情联合处置等模式,建立“业务协同、经验交流、资源共享”三项工作机制,实现了从“单警作战”到“合力攻坚”的转型升级,强力打击了边境地区的违法犯罪势头,推动了党政军警民“五位一体”合力管边控边工作取得了新发展。
小小的警务室,托起的是基层社会治理的大格局。下步工作中,河外边境派出所将持续发挥抵边警务室“卫星所”作用,积极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坚定履行主责主业职能任务,不断提升人民群众安全感、幸福感、满意度,持续深化“和谐河外·温度边管”品牌效能,集全警之力守一方平安、护万家灯火!(栾景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