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网小记者
基层门户网

踏歌巫山:寻红色印记 探三峡秘境

2025-08-11 05:25:36    来源:中国基层网    访问:    

近日,重庆医科大学第一临床学院蒲公英三下乡团队走进巫山,以“追寻红色足迹,感悟自然伟力”为主题,开展了一场融合自然体验与红色教育的实践活动。队员们先后驻足滨江路静观日出,探访李季达故居追溯初心,参观博物馆感受历史,游览小三峡与自然共鸣,在山水与历史的交织中,汲取青春奋进的养分。

滨江路观日:于晨光中悟生命力量

凌晨五点,巫山滨江路上,蒲公英团队的脚步声打破了夜的宁静——若你也想追寻一场难忘的文旅体验,不妨循着我们的足迹,踏过层层阶梯,奔赴长江岸边的这场清晨之约。路灯在身后投下斑驳光影,江风裹挟着草木的清香扑面而来,这份静谧里,藏着早行旅人才能解锁的巫山秘景。

此时的长江之畔,夜色未褪,远山如水墨丹青般晕染在天际,江雾在水面轻漾。我们屏息等待的,正是巫山最动人的晨曲:东方先泛起鱼肚白,接着晕开橘红,转瞬霞光铺满天际。当红日冲破云层跃出江面,万丈金光洒满江面的刹那,队员们都忍不住惊呼——波光与朝阳交辉,草木披上新的金纱,这画面,比任何宣传册都更有说服力。

队员们举着相机连连按下快门,镜头里的光晕不仅定格了震撼,更藏着“实地打卡”的真实感动:站在这里,你会懂为何古人偏爱咏巫山——群峰在晨光中渐显层峦叠嶂,晨雾在峡谷间流转如纱,长江的脉搏与山水的诗意在此共鸣,每一眼都是无需滤镜的绝美壁纸。

当阳光铺满峡谷,那份冲破暗夜的力量,让我们深切体会到:巫山的美,从不止于画册与传说。来这里吧,走我们走过的滨江路,看我们追过的日出,让江风拂去尘嚣,让晨光唤醒活力。无论是乘舟探江雾,还是沿阶寻晨光,巫山的每一处风景,都等着你来亲自丈量——毕竟,最美的文旅记忆,永远藏在“我曾亲历”的真实里。              

(蒲公英队员合影)

李季达故居:于历史中承红色使命

这座古朴的川东民居,藏着一段不该被遗忘的热血往事——推门而入,烈士生前用过的油灯仍似有余温,泛黄的手稿上字迹清晰可辨,墙上的照片串起了他从巫山学子到革命战士的成长轨迹,每一件展品都在静静诉说着峥嵘岁月。

“李季达1902年出生于巫山,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后,在天津等地组织工人运动,面对反动派的白色恐怖,他始终坚守信仰……”随着讲解员的深情讲述,队员们仿佛穿越回那个风雨如晦的年代:油灯下,青年李季达正奋笔疾书,字里行间是救亡图存的呐喊;工厂里,他站在工人中间,宣讲声掷地有声,点燃万千民众的抗争勇气;牢狱里,面对酷刑他目光如炬,“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铮铮铁骨,至今听来仍让人热血沸腾。

在故居庭院的烈士铜像前,我们久久伫立。当得知李季达牺牲时年仅25岁,不过比队里的成员年长几岁,大家更是感动不已——同样的青春,他选择了为信仰燃尽自己。我们生在和平年代,更要把这份担当扛在肩上。若你也来这里走走,定会和我们一样,在这份穿越百年的青春对话中,读懂“担当”二字的重量。

随后,全体队员面向党旗举起右拳,誓言铿锵回荡在庭院中。这不仅是我们的初心承诺,更想邀每一位旅人来此:在油灯前感受理想的温度,在手稿中触摸信仰的力量,让革命先辈的精神,成为文旅途中最深刻的“必修课”。

(蒲公英队员合影)

巫山博物馆:巴楚文明的时空殿堂

巫山博物馆是一座集现代建筑美学与巴楚文化精髓于一体的文化殿堂,队员们从烈日当空的明黄色迈入其间,就来到了一个古朴而肃穆的新世界,在古今交织的时空对话中,领略巴楚文化的深厚底蕴与时代活力。

从外观来看,其建筑本身的设计巧妙融合了现代建筑的简约线条与巴楚文化的经典元素,飞檐翘角的意象与玻璃幕墙的通透感相得益彰,既彰显着对传统文化的敬意,又传递出面向未来的开放姿态,为参观者开启了一场跨越时空的文化之旅。

步入馆内,各楼层的展览内容从上而下层层递进,串联起巫山地区从远古到现代的历史脉络。一楼展厅中,一列精致的高铁模型静静陈列,包括各类巫山特产如脆李、老鹰茶等,还有一众独具特色设计优美的文创产品,直观展现着当代巫山在经济文化发展与社会进步中的独特脉动,令人目不暇接,赞叹不已。

二楼的巫文化专题展览则充满神秘色彩,成为馆内最受关注的区域之一。展区内展出的悬棺实物及一系列有关丧葬、祭祀的文物,无声地诉说着古代巴人独特的丧葬习俗与智慧。另外,通过图文、影像等多种形式讲述了巫山神女的传说故事,展现了巴楚文化中浪漫奇幻的一面,引发了队员们对古代先民精神世界的热烈讨论。

来到三楼,可见其文物展览聚焦古代工艺之美,青铜器、陶瓷器、玉器等一件件珍品整齐陈列,其精湛的制作技艺和细腻的纹饰图案不仅见证了巫山地区古代手工业的发达,更折射出巴楚文化在物质文明层面的璀璨成就,让成员们在游馆过程中感受到古代工匠的匠心与智慧。

巫山博物馆作为展示巴楚文化的重要窗口,正以其丰富的馆藏、创新的展陈方式,让更多人走进历史、感知文化,成为连接过去与现在、传承与发扬巴楚文明的重要纽带。

(蒲公英队员合影)

小三峡:山水长卷中的岁月回响

沿着巫山县大宁河,成员们开启了一场与自然对话、与历史共鸣的深度之旅。

大宁河沿线的“小三峡”以雄奇著称,两岸峭壁林立,山势巍峨,江水在峡谷间蜿蜒流淌,时而湍急如奔,时而平缓似镜,尽显大自然的磅礴气势。相反的,“小小三峡”则以灵秀动人,峡谷幽深,植被葱郁闻名,舟行其间,仿佛置身于秘境之中,步步皆景,引人入胜。

除了秀丽的自然风光,大宁河的历史底蕴同样令人称叹。沿岸的悬棺遗迹静静伫立,见证着远古先民的智慧与神秘;古栈道的残痕依稀可见,诉说着往昔的交通传奇。这些历史遗迹为秀丽的山水风光增添了厚重的文化底蕴,让成员们在欣赏自然之美的同时,也能触摸到历史的脉搏。

游览途中,成员们往往驻足拍摄美景,将大宁河的灵秀与雄奇定格在镜头之中。当一行人结伴徒步于山间步道,相互扶持,共赏沿途风光之时,这场旅行就已不仅仅是对自然景观的欣赏,更成为大家共同拥有的一段充满温度的记忆。

大宁河之美,藏于山水之间,融于成员们的欢声笑语与彼此陪伴的点滴之中。这份独特的魅力,正吸引着更多人前来探寻,共同感受自然与人文交织的独特韵味。

image.png

(当地风景与田林、倪巾茹、马娅、钟伟洋老师、吴思洁、龚伦钦、曹黄举合影)

此次巫山实践之旅,不仅是一次青春与红色历史的对话,更是一场自然与人文的深度邂逅。从滨江路日出的壮丽到李季达故居的红色记忆,从博物馆里的巴楚文明到小三峡的山水长卷,蒲公英团队用脚步丈量的每一寸土地,都藏着巫山“一步一景、一景一史”的文旅密码。正如队员们在实践日志中所写:“这里的晨光会说话,文物会讲故事,山水会唱情歌。”

如今,随着高铁的飞驰,巫山已成为触手可及的“诗和远方”——你可以循着队员们的足迹,在长江边等一场治愈系日出,在悬棺栈道旁破译远古文明,在神女传说里邂逅浪漫,在脆李与烤鱼的香气中解锁舌尖盛宴。无论是“三峡之光”夜游的璀璨,还是“长江云上生活季”的活力,巫山正以“自然课堂+红色课堂”的独特魅力,邀你开启一场“有故事、有温度、有美景”的深度文旅体验。毕竟,最美的风景永远在路上,最动人的故事永远在脚下。

作者: 卢奕如 何沣芫 谭璐阳 田林 倪巾茹 马娅 樊秋雨 黄佳 唐可欣


[责任编辑:辛文]
呵护地球
让爱成长
关爱留守儿童
绿色出行
鲁冰花

关于我们| 网站概况| 法律顾问| 服务条款| 人员查询| 广告服务| 供稿服务| 合作伙伴| 网站声明| 版权所有| 联系我们

有害短信息举报 抵制违法广告承诺书 阳光· 绿色网络工程 版权保护投诉指引 网络法制和道德教育基地 北京通信局 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邮箱:chinajiceng@163.com    电话:010-63607677

京ICP备16016777号-3京公网安备11010802036172号

Copyright© 2016 Chinajiceng.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