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强,则国家强。当代中国青年生逢其时,施展才干的舞台无比广阔,实现梦想的前景无比光明。”习近平总书记的殷切寄语,为做好青年人才工作指明了方向。青年人才是国家发展的生力军,是民族复兴的未来力量,唯有做好“识才、育才、用才”三篇文章,才能让青年人才在新时代沃土上茁壮成长,为高质量发展注入不竭动力。
精准“识才”,搭建青年人才“发现桥”。“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识才是用好人才的前提,只有打破“隐形门槛”,才能让更多青年人才脱颖而出。要摒弃“唯学历、唯资历、唯论文”的传统评价思维,将能力、实绩、潜力作为核心标尺,既关注高校毕业生等“科班人才”,也重视基层一线、新兴领域的“实干新秀”。要拓宽识才渠道,通过校园招聘、社会选拔、项目实践等多元路径,深入企业车间、田间地头、科研一线,近距离观察青年人才的工作状态与担当精神,让有想法、敢创新、能吃苦的青年人才进入视野。同时,建立青年人才信息库,动态跟踪成长轨迹,为后续培养与使用打下基础,避免“有才不识、有才难用”的遗憾。
科学“育才”,打造青年人才“成长梯”。“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青年人才虽有潜力,但仍需系统培养才能稳步成长。要按需定制培养方案,针对不同领域、不同岗位的青年人才,开设政策解读、专业技能、实践能力等定制化课程,既补“专业短板”,也强“综合素养”。要搭建实践锻炼平台,推行“导师帮带制”,邀请行业专家、业务骨干与青年人才结对,通过“传帮带”帮助青年人才快速适应岗位、提升本领;同时,选派青年人才参与重大项目、重点任务,让他们在“吃劲岗位”上经风雨、见世面、壮筋骨,在实践中积累经验、增长才干。此外,要注重精神引领,通过红色教育、榜样宣讲等方式,引导青年人才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将个人理想融入国家发展大局,让成长之路更有方向、更有力量。
合理“用才”,开辟青年人才“建功路”。“骏马能历险,犁田不如牛;坚车能载重,渡河不如舟。”用好用活人才,关键在于“人岗相适、才尽其用”。要坚持“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的原则,根据青年人才的专业特长、性格特点、能力优势,合理安排岗位,让擅长科研的青年人才专注技术攻关,让善于管理的青年人才统筹项目推进,让勇于开拓的青年人才深耕市场一线,避免“大材小用、小材大用”的错位。要营造宽松的用才环境,建立容错纠错机制,允许青年人才在创新探索中出现失误,为他们卸下“思想包袱”,鼓励大胆尝试、积极创新;同时,完善激励机制,将薪酬待遇、职称晋升、荣誉表彰与工作实绩挂钩,让实干者得实惠、有为者有地位,激发青年人才干事创业的积极性。此外,要搭建广阔的发展平台,为青年人才提供晋升通道、创业支持,让他们有机会在更高舞台上展现才华、贡献力量。
“国以才立,业以才兴。”青年人才的成长与发展,关系到国家未来与民族希望。做好“识才、育才、用才”工作,既是对青年人才的负责,更是对国家发展的担当。唯有以识才的慧眼、育才的耐心、用才的胆识,为青年人才铺路搭桥、赋能助力,才能让更多青年人才成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生力军”,在新时代新征程中书写精彩人生篇章。(佳县党建服务中心 王慧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