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网小记者
基层门户网

让党的创新理论在党员干部中“入脑入心入行”

2025-09-28 16:08:03    来源:中国基层网    访问:    

近日,中共中央印发的《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工作条例》(以下简称《条例》),不仅是新时代思想政治工作的“指南针”,更是党员干部教育培训的“定盘星”。眼下正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关键阶段,各种新情况、新挑战层出不穷,《条例》的出台恰逢其时——它既接住了党的思想政治工作的优良传统,又精准回应了当下的现实需求。毕竟,理论不是用来“摆样子”的,教育也不是为了“走过场”,只有让党的创新理论真正“活”起来,才能成为干事创业的“金钥匙”、凝聚人心的“黏合剂”。而要做到这一点,就得在“入脑”“入心”“入行”上动真格,让理论学习从“要我学”变成“我要学”,从“记知识点”变成“见行动”。

在“入脑”上下功夫,得靠“实打实地学”筑牢根基。在实际工作中,有时会听到反映,认为理论抽象、难以把握。其症结往往不在于理论本身,而在于学习方法有待改进。《条例》把理论体系梳理得清清楚楚,避免了以前学习“东一榔头西一棒子”的碎片化问题,但这并不意味着照着念、对着看就行。就像社区组织学习时,不能不管是退休老党员还是年轻干部,都用一套材料、一种模式——对老党员,得把理论掰成“家常话”,结合他们经历过的事来讲;对年轻干部,不妨用线上课堂、案例研讨的方式,让他们有参与感。更重要的是,要引导大家“沉下心”,原原本本读原著、学原文,比如学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不能只看摘要、记金句,得琢磨透其中的逻辑和内涵。只有这样,理论才能真正“装”进脑子里,遇到问题时才不会“慌了神”,才能筑起一道坚实的思想“防护墙”。

在“入心”上下功夫,要凭“掏心窝子的悟”铸牢忠诚。光“记住”还不够,得“认同”才行。以前有些学习,学完了大家说“知道了”,但心里没“往深处去”,这就是没做到“入心”。“入心”是什么?是看到“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这句话时,能想起自己帮群众解决的那桩烦心事;是读到“敢于斗争、善于斗争”时,能联想到自己在工作中啃下的那块“硬骨头”。去年参加一次培训,老师没光讲理论,而是结合脱贫攻坚中的真实故事,讲党员干部怎么用党的理论指导实践,不少人听着听着就红了眼。这就是“入心”的力量——它不是靠生硬灌输,而是靠有温度的引导,让党员干部从心里认可理论的价值,感受到其中的信仰、担当和情怀。只有这样,理论才能融入血脉,变成骨子里的忠诚,不管遇到什么诱惑、什么考验,都能站稳立场。

在“入行”上下功夫,要靠“扎扎实实地干”彰显担当。有句话说得好:“为学之实,固在践履。”学理论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干好工作、服务群众。要是学完了还跟以前一样,遇到问题“绕着走”,面对群众“冷着脸”,那学再多也没用。《条例》的落脚点,就是要让理论“落地生根”。比如乡镇干部学了理论,就得用到乡村振兴上——看看村里的产业怎么发展,村民的难题怎么解决;社区干部学了理论,就得用到基层治理上——想想怎么化解邻里矛盾,怎么让服务更贴心。而且,不能“干好干坏一个样”,得有考核机制,把“学理论、用理论”的成效跟工作实绩挂钩,激励大家主动把理论变成行动。就像有的干部,学了“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后,主动上门帮行动不便的老人办社保,这就是“入行”的样子——让理论从“纸面上”走到“实践中”,变成群众能感受到的实效。

《条例》不是“终点”,而是“起点”。现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担子很重,国内外的形势也复杂,各级党组织得把《条例》的要求落到实处。只要我们在“入脑”上不打折扣、在“入心”上不走过场、在“入行”上不耍虚招,党的创新理论就一定能转化为攻坚克难、开拓创新的强大力量,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坚实的思想保证和磅礴的前行动力。(唐刘敏 盐亭县卫生健康局)

[责任编辑:李莹]
呵护地球
让爱成长
关爱留守儿童
绿色出行
鲁冰花

关于我们| 网站概况| 法律顾问| 服务条款| 人员查询| 广告服务| 供稿服务| 合作伙伴| 网站声明| 版权所有| 联系我们

有害短信息举报 抵制违法广告承诺书 阳光· 绿色网络工程 版权保护投诉指引 网络法制和道德教育基地 北京通信局 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邮箱:chinajiceng@163.com    电话:010-63607677

京ICP备16016777号-3京公网安备11010802036172号

Copyright© 2016 Chinajiceng.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