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网小记者
基层门户网

为实干赋能促服务增效《若干规定》剑指形式主义沉疴

2025-08-19 12:34:14    来源:中国基层网    访问:    

长期以来,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问题一定程度上存在,加重了基层负担,影响了干部干事创业的精力与活力——重复填报表格陷入“表海战术”、会议数量多时间长成为“会海”困扰、各类督查检查考核过频过滥令基层疲于应对、政务APP强制打卡与积分排名带来的“指尖上的形式主义”......这些看似常规的工作表象背后,是基层干部被不必要的形式束缚了手脚,消耗了宝贵的精力与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的真情实感。党中央对此高度重视、重拳整治。日前,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联合印发的《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若干规定》(以下简称《若干规定》),以坚定的决心和系统的举措,直指形式主义顽疾要害,为基层松绑减负提供了强有力的制度保障!

一、《若干规定》亮出七类“硬核举措”,切实为基层减负松绑:

1.严控文山,提升效能:文件数量实施源头管控,年度总量原则上只减不增;行文力求“短实新”,篇幅设限(综合性部署不超过5000字,专项部署不超过4000字);堵死通过“红头变白头”等规避监管的行为。

2.精减会海,讲求实效:严控会议数量,能合则合、能简则简;严控规模规格,与基层关联度不高的会议不再层层陪会,提倡开有用的会、开高效的会;力戒讲长话、做长会。

3.规范督查,科学考核:对督查检查考核实行严格计划和备案管理,大幅压减总量(中央部门综合性事项原则上每年仅1项);坚决防止过度留痕、变相考核、频繁排名、多头检查;强调以实绩论英雄,为担当干部撑腰鼓劲。

4.规范借调,稳定力量:严禁上级机关向县及以下单位借调干部,严控市级以上单位借调,确有必要须严格审批和时限管理(最长不超过1年),切实保障基层工作队伍稳定性和战斗力。

5.整治“指尖”,聚焦服务:面向基层的政务APP大幅精简归并(中央部门原则只保留1个);杜绝强制下载、打卡、积分排名;推动数据共享,力戒基层“重复报”、“多头报”。

6.厘清权责,优化清单:指导地方建立健全职责清单制度,严禁随意向基层转嫁、下放超出其法定职责和承接能力的事务;坚决杜绝让村(社区)承担行政执法等任务;规范清理村(社区)挂牌乱象和不必要的证明。

7.严控创建,务求实效:显著压减各类创建示范、达标活动数量;坚决取缔不符合实际的“面子工程”、“作秀工程”,严禁增加基层负担或要求基层配套投入;县以下不搞达标活动。

二、“减负”核心在于“赋能”,最终指向“增效”:

《若干规定》的核心要义绝非降低工作标准,而是通过解放负担、优化机制,为干部担当作为创造更优环境,让服务群众更聚焦、更高效:

1.卸“枷锁”方能真作为:让干部从无谓的事务中解脱出来,从疲于应付的文山会海、迎检陪查中释放精力,将宝贵的时间真正投入到深入一线、解决群众急难愁盼的“最后一公里”上。

2.明“边界”才能优治理:权责清单的明晰和准入制度的建立,有助于基层回归主责主业,更好整合资源为民服务,提升基层治理的精准性和有效性。

3.指“准心”才可促发展:督查检查考核的“指挥棒”优化聚焦实际成效,激励干部以实干实效论英雄,推动工作重心回归到解决问题、促进发展、服务群众的实际成果上来。

三、制度“钢牙”保障落地生根,“长效常态”方能久久为功:

为确保《若干规定》不打折扣、令行禁止,文件特别强化了执行保障闭环:

1.“主官”主责带头抓:明确要求党委(党组)承担主体责任,党委(党组)书记是第一责任人,须亲自部署推动落实。

专项机制常态督:建立中央层面专项工作机制进行定期督导检查,将落实成效纳入巡视巡察范围。

2.执纪问责硬落地:对违反规定、顶风作案者严肃追责问责,对典型问题进行公开通报曝光,以铁的纪律确保政策刚性执行。

一纸公文为何能引发基层干部的强烈共鸣与热切期盼?根本在于它精准号脉基层痛点,以系统性的制度设计祛除顽疾积弊,传递了党中央对基层干部的深切关怀,回应了他们轻装上阵、实干担当的热切期待。

当基层干部真正告别“枷锁”得以“轻装上阵”;当考核评价回归“实绩”本原;当数字技术回归“服务”初心——基层蕴藏的创造伟力与治理活力必如春潮般澎湃涌动!

减负松绑不是终点,而是回归初心、激发活力、提升服务效能的新起点。我们坚信,随着《若干规定》的全面落地生根,广大基层干部必将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更充沛的精力,扎根泥土、服务民生,在推动中国式现代化的新征程中书写实干担当、服务为民的崭新篇章!

[责任编辑:李莹]
呵护地球
让爱成长
关爱留守儿童
绿色出行
鲁冰花

关于我们| 网站概况| 法律顾问| 服务条款| 人员查询| 广告服务| 供稿服务| 合作伙伴| 网站声明| 版权所有| 联系我们

有害短信息举报 抵制违法广告承诺书 阳光· 绿色网络工程 版权保护投诉指引 网络法制和道德教育基地 北京通信局 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邮箱:chinajiceng@163.com    电话:010-63607677

京ICP备16016777号-3京公网安备11010802036172号

Copyright© 2016 Chinajiceng.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