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就研究吸收网民对“十五五”规划编制工作意见建议作出重要指示,强调要“广泛深入察民情听民声汇民智,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这一重要指示,既为规划编制锚定了“以人民为中心”的航向,也为党员干部指明了“架桥、拓维、聚力”的实践路径,更点燃了亿万民众参与国家发展规划的热情。在“我为‘十五五’规划献一策”平台上,“能为国家发展出份力”“期待建议带来改变”等热忱留言,正是干群同心、共绘蓝图的生动写照。为期一月的网络征求意见活动收官,那些饱含着民众智慧与期盼的建议,正待党员干部细致梳理、深入研判、有效转化,终将为国家决策注入厚重的民意力量,让顶层设计始终扎根人民沃土、紧扣时代脉搏。
机制革新,党员干部当架桥者连民心与蓝图。从“十四五”规划借互联网首开问计先河,到党的二十大向全社会敞开门户纳良策,再到此次“十五五”规划网络征民意,网络问政已成为民主实践的鲜明注脚。这背后,是党员干部主动俯身当“桥梁”——社区书记在网格群里逐句梳理居民诉求,驻村队员把老乡的“土办法”记成厚厚笔记,机关干部将网民建议分类标注、专题研讨。几年前,一位乡镇党员干部整理的“山区道路错车道增设建议”,经实地调研后纳入县域交通规划,正是干部们把“民间声音”译成“政策语言”的生动例证。这种从“群众点题”到“干部解题”再到“政策落地”的闭环,让顶层设计始终连着基层脉搏,让民众智慧真正成为规划编制的源头活水。
科技赋能,党员干部应做先导者拓民主维度。数字浪潮打破时空边界,党员干部更要善用技术工具延伸服务触角。此次征求意见平台上,智能语音转写、关键词联想等功能降低了参与门槛,而许多干部主动当起“技术向导”:为社区老人调试语音输入功能,帮务工青年理清建议逻辑,用大数据分析辖区热点议题。偏远村寨里,驻村干部带着平板电脑挨家收集“乡村物流短板”建议;写字楼中,党建指导员指导新就业群体在线提交“驿站服务优化”想法。干部们以技术为翼,既让“键盘声”“语音条”里的民意不落地,更让“数据跑路”替代“群众跑腿”,让民主参与从“少数人发声”变为“多数人共议”,让每个群体的智慧都能在规划中留下清晰印记。
共识凝聚,党员干部须为践行者汇众志合力。“政策好不好,要看乡亲们是笑还是哭。”这句箴言指引着规划编制的根本方向,更要求党员干部以行动凝聚共识。此次问计覆盖27个领域,干部们带着问题沉下去:在工业园区,听企业主谈“产业链配套”的堵点;在学校教室,和教师聊“课后服务提质”的痛点;在养老驿站,问老人对“医养结合”的盼点。一位街道党工委书记在调研报告中写道:“居民盼加装电梯、商户盼简化审批,这些‘小愿望’正是规划要回应的‘大民生’。”干部们把各方诉求汇总分析,将分歧处求同、共识处聚力,让小微企业主的“创业梦”、环保志愿者的“绿色愿”、乡村教师的“育人志”都融入规划框架,确保“十五五”蓝图既见宏大叙事,更含民生温度。
“十五五”时期是现代化建设的关键一程,当党员干部的“辛苦指数”转化为民众的“参与热度”,当千万条“指尖建议”经由干部之手融入发展规划,这份凝聚着党心民心的蓝图,必将成为推动中国式现代化的强劲引擎,引领我们在共筑梦想的道路上稳步前行,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唐刘敏 四川省盐亭县卫生健康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