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已有119个国家和地区报告了基孔肯雅热的本地传播,主要发生在美洲、亚洲和非洲,累及地区与登革热、寨卡病毒病相近。在我国,2008年首次发现输入性病例,2010年后相继报告了6起输入引发的本地疫情。7-11月为我国报告病例高峰期。截至7月29日,广东佛山基孔肯雅热病例累计超过6000例。7月29日,根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有关应急预案,佛山市人民政府结合当前全市基孔肯雅热疫情防控形势,决定启动佛山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Ⅲ级响应。近期正值外出旅行度假旺季,那么公众应该如何做好防护呢?
一、出发前,做好旅行前防护准备
前往高风险地区前,查询目的地疫情,全程做好防蚊措施。
近期关注的国际重点地区——非洲地区(如乍得、肯尼亚、埃塞俄比亚等),美洲地区(巴西、巴拉圭、阿根廷等),东地中海区域(苏丹、巴基斯坦等),欧洲区域(印度洋法属领土中留尼汪岛、马约特岛等),东南亚地区(泰国、印度、印度尼西亚等),西太平洋区域(菲律宾、柬埔寨、马来西亚等)。值得注意的是,除佛山以外,广东广州、中山、东莞、珠海、河源、江门、阳江、肇庆、清远、深圳、湛江等地均已出现基孔肯雅热病例。
二、出行时,做好自身防蚊措施
穿浅色长袖衣裤(深色易吸引蚊虫),选择致密面料(蚊虫不易穿透),将裤脚塞入袜子或鞋子中。住宿时选择有纱窗、纱门的房间。使用经杀虫剂(如拟除虫菊酯)处理过的蚊帐。黎明和黄昏是多数蚊虫活跃期,减少外出。
三、从基孔肯雅热流行地区回来后
从基孔肯雅热流行地区回来后,要做好自我健康监测,若出现以下症状,务必立即就医,并主动告知医生近期旅行的时间和地点。
高热:体温可达39℃。
关节痛:关节和脊椎出现疼痛,特别是小关节,如手、腕、踝和趾关节等疼痛明显。
皮疹:躯干、四肢的伸展侧、手掌和足底出现皮疹,部分患者伴有瘙痒感。
四、返回内江后
为避免将病原体带入本地,返内后仍需做好蚊虫叮咬措施。由于目前没有针对基孔肯雅热的特效抗病毒药物,也无疫苗可预防,因此防蚊灭蚊、避免叮咬是预防的关键!因此防蚊灭蚊、避免叮咬是预防的关键!因此防蚊灭蚊、避免叮咬是预防的关键!
清除家中及周边积水(如花盆、轮胎、容器等),杜绝蚊虫孳生。屋顶反墚、排水槽等应定期疏通,避免堵塞积水。阳台、天台、庭院内的花盆、泡沫箱、废弃瓶罐等容器应及时清理,闲置容器应倒扣放置,储水容器如水缸应加盖,废弃容器彻底清除。竹筒、树洞应进行封堵或改造,莲花池养鱼防蚊。空调冷凝水应及时排净,废弃轮胎在底部打孔或避免露天放置。下水井进行防蚊封堵,有条件的建议将明沟改为暗渠。如室内如发现有成蚊滋扰时,应及时开展室内灭蚊。此外,蚊虫较多区域,可配合使用电蚊拍、灭蚊灯等物理灭蚊工具。
来源:内江疾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