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网小记者
基层门户网

中医药文化进社区:智慧托管点亮儿童七彩假期

2025-09-15 14:38:21    来源:中国基层网    访问:    

——安徽中医药大学“青囊万家・未病先防”团队暑期实践纪实

2025年暑期,安徽中医药大学“青囊万家・未病先防”志愿服务团队深入安徽省合肥市新站区磨店王圩社区,开展以“传承岐黄,童心向阳”为主题的暑期托管志愿服务项目。团队充分发挥中医药专业优势,将传统文化与现代教育相融合,为社区儿童打造了一个集学习、体验、成长于一体的“七彩假期”,取得了显著的社会反响与教育成效。

图为志愿者教授脾胃健康童谣,通讯员宋佳丽提供

志愿者给小朋友答疑解惑,通讯员赵齐雪供图

一、沉浸式课程设计,让中医文化“活”起来

项目以“中医药文化启蒙”与“综合素质拓展”为主线,设计了一系列符合儿童认知特点的沉浸式课程。晨读环节中,《五行童话》《岐黄经络歌》等自编歌谣朗朗上口,轻松点燃孩子们对中医的兴趣;游戏化课程如“经络跳格子”“穴位猜谜”“中药拟人绘画”等,将抽象知识转化为可感可玩的体验,极大提升了学习的趣味性与参与度。

团队还组织孩子们动手制作“绿树眠蚊香囊”“草药拓印画”“穴位贴纸画”,并在“名医角色扮演”“《华佗治未病》情景剧”中化身小中医,在演绎中深化对“治未病”理念的理解。这种“故事引领、游戏驱动、实践深化”的教学模式,有效实现了知识传递与价值塑造的双重目标。

志愿者带领小朋友进行晨读活动《五行歌谣》,通讯员陈芯蕊供图

图为小朋友们踊跃回答问题,通讯员李婷婷提供

二、跨学科融合教学,提升综合素养

项目突破传统托管模式,将中医药文化与数学、语文、艺术等学科有机融合。在“等差数列解药方”环节中,孩子们在推算药材剂量的过程中锻炼逻辑思维;在《黄帝内经》节选诵读与“节气转盘”游戏中,他们不仅背诵经典,更理解节气与健康的关系;而在“心理健康教育:如何不拖延”课程中,孩子们通过案例分析与小组讨论,学会了时间管理与人际协作。

图为汪玉娟教授中医药知识,通讯员陈芯蕊提供

图为小朋友们积极做手工活动,通讯员赵齐雪提供

三、家校社协同育人,延伸教育影响力

团队注重与家庭、社区的联动,通过每日家长群分享、结营汇报展示、“亲子中医工坊”建议等方式,推动中医药健康理念从孩子延伸至家庭。许多家长反馈,孩子回家后更乐于分享、动手能力增强,对电子产品的依赖明显减少。社区负责人也高度认可项目的专业性与实效性,希望今后能持续开展类似活动。

图为志愿者曹敏西教授小朋友们有关等差数列有关知识,焦思宇供图

四、实践反思与推广价值

本次实践也反映出一些问题,如课程内容与不同年龄段孩子的匹配度、午后孩子精力下降等。团队建议未来可推行“分层教学”、优化日程安排,并加强“家校医”联动机制,进一步提升服务的精准性与可持续性。

项目成功探索出一套“中医药文化+托管教育”的可复制模式,开发出完整的课程体系与物料清单,为在更多社区推广传统文化启蒙教育提供了宝贵经验。

五、结语

“传承岐黄,童心向阳”不仅是一次志愿服务,更是一堂生动的“大思政课”。团队成员在奉献中锤炼本领,在服务中坚定文化自信,用实际行动诠释了新时代青年的责任与担当。未来,团队将继续深化实践内容,拓展服务范围,让中医药文化在更多孩子心中生根发芽,为健康中国建设注入青春动能。(安徽中医药大学 陈芯蕊)

[责任编辑:李莹]
呵护地球
让爱成长
关爱留守儿童
绿色出行
鲁冰花

关于我们| 网站概况| 法律顾问| 服务条款| 人员查询| 广告服务| 供稿服务| 合作伙伴| 网站声明| 版权所有| 联系我们

有害短信息举报 抵制违法广告承诺书 阳光· 绿色网络工程 版权保护投诉指引 网络法制和道德教育基地 北京通信局 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邮箱:chinajiceng@163.com    电话:010-63607677

京ICP备16016777号-3京公网安备11010802036172号

Copyright© 2016 Chinajiceng.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