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网小记者
基层门户网

接稳帮扶接力棒,同心共绘振兴图

2025-10-24 08:21:32    来源:中国基层网    访问:    

驻村帮扶是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推进乡村振兴的“关键纽带”,既需要驻村干部在队伍轮换中守住责任底线,确保工作接续推进;也需要与群众同频同心,凝聚起共建共享的强大合力。唯有将“轮换不轮责”的担当与“同频同心同行”的理念相结合,才能让驻村帮扶真正扎根乡土、惠及民生,为乡村全面振兴注入持久动力。

守责不缺位以无缝交接筑牢帮扶根基驻村队伍轮换不是责任的“断点”,而是工作的“新起点”。“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人员可以更替,但帮扶责任必须一以贯之、绝不“降温”。前任驻村干部要当好“传帮带”的“引路人”,不仅要梳理清楚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培育等显性成果,更要主动说明未解决的民生诉求、发展短板等隐性问题,做到台账清晰、情况透明,避免因信息断层导致责任“悬空”;新任驻村干部则要摒弃“等一等、看一看”的观望心态,以“交接即尽责”的态度迅速进入角色,通过田间走访、农户座谈等方式摸透村情民意,将交接过程转化为认领责任、规划工作的过程。同时,要守住帮扶政策的连续性,对已确定的产业项目、民生工程不随意调整,以“一张蓝图绘到底”的担当,确保帮扶工作力度不减、标准不降,让群众感受到“换人不换心”的稳定与可靠。

共情不疏远以心贴心融入拉近距离驻村帮扶不是“单向输出”的“输血式”支援,而是“双向奔赴”的“心连心”工程。驻村干部要主动褪去“外来者”的身份标签,以“村里人”的姿态与群众同频共振。一方面,要沉下心“听民意”,通过“一户一访、一组一议”的全覆盖走访,耐心倾听脱贫户、边缘户在生产生活中的难题,细致记录村民对公共服务、基础设施的期盼,让每一份诉求都有“回音”;另一方面,要俯下身“办实事”,在防汛抗旱、防灾减灾等关键时期带头值守一线,用“土话”“方言”解读惠民政策,在处理邻里矛盾时坚持公平公正,让群众感受到驻村干部的诚意与温度。更要注重“既富口袋又富脑袋”,在推动产业增收的同时,开展文化活动、技能培训,丰富群众精神生活,用真心换真情,筑牢与群众之间的“信任连心桥”。

聚力不独行以共商共建激活内生动力乡村振兴从来不是“干部干、群众看”的独角戏,而是需要驻村干部与群众并肩同行的“大合唱”。驻村干部要转变“包办代替”的思维,以“同行共为”的理念培育乡村自我发展能力。在产业发展上,不仅要结合村庄资源制定规划,更要挖掘培育本土致富带头人,通过技术指导、市场对接,让村民从“参与者”变为“主导者”;在人才培育上,健全乡土人才挖掘、培养机制,为能工巧匠、返乡青年提供政策支持,鼓励他们带头创业,激活乡村“人才引擎”;在乡村治理上,引导村民成立红白理事会、道德评议会等自治组织,让群众主动参与公共事务管理,增强归属感与责任感。同时,可探索跨村协作、资源共享模式,形成“强村带弱村”的帮扶格局,让群众从“要我振兴”转变为“我要振兴”,真正激活乡村振兴的“动力源”。(刘佳佳)

[责任编辑:李莹]
呵护地球
让爱成长
关爱留守儿童
绿色出行
鲁冰花

关于我们| 网站概况| 法律顾问| 服务条款| 人员查询| 广告服务| 供稿服务| 合作伙伴| 网站声明| 版权所有| 联系我们

有害短信息举报 抵制违法广告承诺书 阳光· 绿色网络工程 版权保护投诉指引 网络法制和道德教育基地 北京通信局 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邮箱:chinajiceng@163.com    电话:010-63607677

京ICP备16016777号-3京公网安备11010802036172号

Copyright© 2016 Chinajiceng.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