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网小记者
基层门户网

智能时代:别让老年人落在数字鸿沟之后

2025-10-23 17:03:52    来源:中国基层网    访问:    

“扫码才能进超市”“手机挂号抢不到号”“养老金认证要在APP上操作”……如今,智能设备渗透到生活方方面面,可对不少老年人来说,这些便捷的服务却成了“拦路虎”。有的老人在超市门口因不会扫码付款,只能尴尬地放下选好的商品;有的老人为挂专家号,凌晨排队却被告知“号都在网上放完了”;还有的老人因不会操作手机认证,担心养老金无法按时到账而焦虑失眠。智能时代的“便利”,在部分老年人面前,变成了一道难以跨越的“数字鸿沟”。

深究老年人陷入数字困境的原因,首先是智能产品设计缺乏“适老思维”。很多APP和设备的开发者以年轻用户为主要目标群体,界面布满密密麻麻的图标,字体默认偏小,操作步骤繁琐,还频繁弹出广告和更新提示,老年人稍不注意就点错按钮。更甚者,部分服务为了“推广线上化”,直接取消线下窗口,比如有些医院只保留少量人工挂号窗口,让不会用手机的老年人“求助无门”。

其次是适老服务的普及和引导不足。虽然不少地方推出了“适老化改造”措施,比如手机系统的“老年模式”、APP的“长辈版”,但很多老年人并不知道这些功能的存在,也没人教他们如何使用。社区和家庭的引导也存在缺位,年轻人大多忙于工作,很少有耐心手把手教老人操作智能设备,遇到老人反复提问,还可能表现出不耐烦,让老人不敢再主动请教。

再者,老年人自身的学习能力和接受度也存在差异。随着年龄增长,部分老年人的视力、听力和记忆力有所下降,学习新事物的速度变慢,对智能设备容易产生畏难情绪。他们担心操作失误导致财产损失,也害怕不小心泄露个人信息,这种恐惧心理让他们更愿意依赖传统的生活方式,对智能设备敬而远之。

产品开发者要树立“适老意识”,优化智能产品设计。在开发APP和设备时,充分考虑老年人的需求:界面设计上,增大默认字体、简化图标,减少广告弹窗和不必要的功能;操作流程上,减少步骤,增加语音提示和一键呼叫功能,比如在手机挂号APP中,设置“长辈专区”,提供清晰的图文指引,还能一键连接人工客服协助操作;同时,保留线下服务渠道,比如超市保留现金付款通道、医院增设人工挂号窗口,让老年人有“选择的权利”。

智能时代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只有让所有群体都能享受智能带来的便利,才能真正实现“科技服务生活”的初心。当产品更适老、引导更贴心、社会更包容时,老年人才能顺利跨越数字鸿沟,跟上智能时代的步伐,共享美好的生活。(栗托)

[责任编辑:李莹]
呵护地球
让爱成长
关爱留守儿童
绿色出行
鲁冰花

关于我们| 网站概况| 法律顾问| 服务条款| 人员查询| 广告服务| 供稿服务| 合作伙伴| 网站声明| 版权所有| 联系我们

有害短信息举报 抵制违法广告承诺书 阳光· 绿色网络工程 版权保护投诉指引 网络法制和道德教育基地 北京通信局 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邮箱:chinajiceng@163.com    电话:010-63607677

京ICP备16016777号-3京公网安备11010802036172号

Copyright© 2016 Chinajiceng.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