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查研究是谋事之基、成事之道,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没有调查就没有决策权。“筚路蓝缕启山林,栉风沐雨砥砺行”。今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的关键一年,在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新征程上,基层干部开展工作,要用好“调查研究”这一传家宝,找准问题,摸清情况,破解难题,实现“调”以务实、“研”以致用,推动调研从“纸上”落到“地上”,确保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
以脚踏实地的“干劲”找准问题,切勿“心浮气躁”空比划。谋无主则困,事无备则废。开展调研,选好主题是关键。工作中,有的基层干部对调研认识不够、重视不足,一听到开展调研,就认为“走过场”,随便写个题目就“交任务”;有的就工作论工作,就岗位论岗位,所选课题“格局小”,甚至和本职工作无关等。开展调研不可例行公事走程序,而要脚踏实地“沉”到底。要坚持问题导向,学会使用“群众语言”,在前期准备上下功夫,深入基层拿到“一手资料”;要明确调研目的,善讲“大白话”,通过“走出门”的实地考察,查摆存在的问题差距,做到心中有数;要明确调研方向,通过“下深水”的基层走访,广泛吸收“地气”,与群众话家常,做到与群众需求精准“对接”,才能踩准“步点”、踏准“鼓点”,找准“路子”,做到去粗取精抓重点、去伪存真拨迷雾。
以刨根问底的“钻劲”摸清情况,切勿“蜻蜓点水”走过场。“涉浅水者得鱼虾,入深水者得蛟龙。”当下,部分基层干部存在搞“出发一车子、开会一屋子、发言念稿子”式调研,导致调查研究质量不高、效果不佳、脱离群众。问题的基本情况摸的准不准,直接决定了调研成效的实不实。基层干部要以群众需求为“针眼”,连上干群关系“适配线”,坚决避免“到此一游”和“走马观花”式调研,多和群众“拉家常、套近乎”,杜绝“会上说、会下说、文件中说,嘴行千里”这种“老爷式”调查的坏毛病,多坐坐群众的“热板凳、小马扎”,多听听群众的抱怨声、牢骚话,把群众面临的问题发现出来、把群众的意见反映上来、把群众真实的“呼声”带回来。真正从基层一线把实际情况、前因后果等“调查”出来,摸清“底子”,做到对调查研究的总体情况了然于心。
以真抓实干的“拼劲”破解难题,切勿“一调了之”打圈圈。“物有甘苦,尝之者识;道有夷险,履之者知。”经过前期找准问题,中期摸清情况之后,怎么解决问题就显得尤为重要。“庭院里跑不开骏马,温室里练不出英雄”,坐在办公室里看见的只能全是问题,只有走访“千家万户”,在“田间地头”、“村头巷尾”采集人民群众“茶余饭后”里的“一手素材”,才能眼里全是办法。基层干部要主动发扬真抓实干的优良传统,少一些“纸上谈兵”,多一些“研以致用”,对调研收集到的各种信息、资料进行全方位、多角度、深层次的分析总结归纳整理,准确把握问题的要害和内在规律,结合实际,开对“方子”,拿出科学有效的解决方案,确保调查研究出成果、见真招。同时,要建立“回头看”机制,加强对问题解决情况的督查督办和跟踪问效,坚决避免调研成果“写在纸上”“挂在墙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