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江河起源于双凤镇通盛村通十厚,流域面积107km²,干流长度33km,县境内长度31.9km,双凤镇境内17.53千米,沿途流经7个村,而后流入黄家镇。三江河和居民生产生活休戚与共,在双凤境内举足轻重。
由于三江河地理位置特殊,在80年代,双凤与东兴区椑木镇牛棚子交界处逐渐发展起了废旧物品回收经营,一度成为了西南最大的废旧塑料资源回收经营集散地,为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做了一定贡献,但水洗加工导致各种污水直接流入三江河内,水质逐渐恶化,三江河“病”得不轻。
河里出了问题,就要找准“病”根,不仅要治,还要给增加“营养”。近年来,双凤镇高度重视河长制工作,不断健全落实长效管理机制,着力打好碧水保卫战,书写绿色水美、生态发展的幸福双凤。
一、攻坚整治废旧物资,促进行业健康发展。引导商户搬迁进入再生资源工业园区或转型升级,关闭取缔废旧物资经营户58户;转运废旧物资8100余吨,清运垃圾1万余吨;依法拆除围栏、烂彩钢棚等12处,拆除面积达3000m²;修复、美化废旧物资搬迁后遗留场地62处共计1520m²。三十多年的陈旧垃圾得以彻底清除,昔日的污水乱排入河现象不再发生。

清澈的三江河
二、健全完善组织体系,协同推进责任落实。建立“总-片-点”三级河长管理体系,由镇长担任三江河流域总长、流域村书记及驻村干部为河流“片长”,河流所涉社长为“点长”,采取“清单制+责任制“督促各级河长履职尽责,大力开展清河护岸保水行动。按照镇统筹、村监督、第三方清理的运营模式,成立一支专业队伍进行漂浮物及垃圾的打捞清理,累计清理各类垃圾漂浮物及杂草50余吨,清理河道160余公里。
三、疏通管网完善配套,提升污水处理能力。为切实抓好入河排污口整治,场镇入河排污口纳入内江市沱江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PPP项目整治工程,项目投入资金2300余万元,包含建设格栅调节池、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中间提升泵井、紫外消毒及巴氏计量器、管理用房、场镇雨污分流管网等配套设施,日处理污水达500余吨,实现污水达标排放,有效解决场镇生活污水排入三江河、大街小巷污水排放不畅等问题,开启双凤镇污水无害化处理里程碑。

隆昌市双凤镇污水处理厂和生态池
四、实施农村面貌改善行动,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常态化开展“六净六顺”保洁工作,用好用活“一元钱”制度,三江河沿线各村以小组为网格单位,配备专职保洁员64名,对房前屋后乱堆乱放,沟渠污水乱排、村社公路肩坡杂草、畜禽粪便、河流岸边垃圾等进行集中清理整治,调整设置垃圾分类回收点500余个,规范农户散养家禽120余处。在三江河上游通盛村新建生态湿地公园1座,扎实推动生态福利全民共享。
五、推进畜禽养殖整治工作,改善农村厕所卫生条件。拆除三江河沿岸禁养区养殖场3户,拆除面积2500m²,从源头上消灭畜禽粪污污染。镇域内24个肉牛肉羊规模养殖场,全部安装粪污消纳处理设施,加快推进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着力构建种养结合循环模式,指导督促养殖场户建立粪肥还田还土措施,利用其自有田地、流转土地或对接周边种植户建立稳定的粪肥供应关系机制,实现粪污就地就近消纳。实施三格式化粪池改造400余口,生活粪污得到有效处理,生活环境更加整洁卫生。

三江河沿岸青花椒产业
通过河长们的共同努力,记忆中那清澈的三江河回来了,河道沿线还种植枳壳、花椒、吴茱萸等植被,花椒的麻香与河水的清澈交相辉映,融为一体。下一步,双凤镇将拿出久久为功、长效治理的劲头,织密织牢水污染防治的安全屏障,保持定力,攻坚克难,书写“守护好一江碧水”绿色答卷,不断增进民生福祉。(王勇、吴静茹 隆昌市双凤镇人民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