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网小记者
基层门户网

古镇焕新:西溪的数字魔法如何唤醒沉睡千年的江边文化记忆?

2025-08-09 11:45:36    来源:中国基层网    访问:    


古镇新 “智” 造:西溪的数字文化之旅

经验凝古镇,江边启新程

古村藏雅韵,科技绽新光

引言:2025 年 7 月 10 日,广东科技学院绿韵古村焕新工程突击队奔赴西溪古镇,开启一场以 “文化数字化发展” 为核心的专项调研。此次调研旨在通过实地走访、问卷采访、资料汇总等方式,深入探究古镇数字化建设的现状与潜力,为江边村文化数字化发展积累实践经验,让科技赋能古村文化传承路径更加清晰。

图为西溪古村门口  通讯员丁语延摄

走访调研摸古镇数字化的“脉搏”

1.实地走访

从南门入村,首先映入眼帘的是红砂岩砌筑的门楼与围墙,门额题“东来紫气”。正对门楼是气派的尹氏宗祠:三间三进、硬山顶、龙舟脊、灰塑与木雕精美,典型岭南广府祠堂风格。

图为西溪古村地图导览  通讯员彭铭润摄

2.沉浸观察

西溪古村非遗手信街以“修旧如旧”原则改造,古色古香与村落浑然一体。此处不仅可购寮步沉香等非遗手信,更能领略各地非遗文化。其数字化展示规划已启动,未来将成为非遗数字化重要组成,助力文化传播与游客体验升级,深化非遗与旅游融合。

图为调研总结小会 通讯员林森浩摄

图为西溪古村非遗数字化-手信街  通讯员彭铭润摄

3.问卷调查

为全面采集数据,队员们同步开展线上线下问卷调查,共回收 100 份反馈,聚焦“使用频次—便捷指数—文化认知度”三维指标。数据表明,逾七成受访者认为AR重现的古镇商贸盛景较文字阐释更为直观,有效深化对古镇文化之理解。

图为游客在填写问卷   通讯员彭铭润摄

深度访谈:运营者视角的“数字心声”

队员们专访了西溪古镇工作人员,了解到数字化设施最初是为解决旺季排队、讲解资源不足的问题,后来逐步增加了文化互动功能,且下一步考虑接入 AI 导游,实现多语言实时讲解。

图为游客在填写问卷   通讯员刘宇航摄

图为游客在填写问卷   通讯员刘宇航摄

三、多方求证:让调研数据更“扎实”

除实地互动外,突击队通过查阅西溪古镇官方网站、公众号 “线上溯源” 得知西溪古镇数字化建设已形成“数字非遗展厅、时光轴H5、共享无人机、微信客服、IP文创及汉服产业链”体系,曾因“AR还原民俗仪式”获本地推荐,但游客反映扫码讲解信号弱、小程序操作复杂,并盼增设夜间灯光秀AR互动。

图为西溪古村自助无人机  通讯员彭铭润摄

四、蓄力前行:为古村焕新注入“科技灵感”

调研结束后,团队将整合问卷、访谈、观察数据,出具聚焦“文化传承+便捷服务”的江边村数字化报告,并充分借鉴西溪古镇共享无人机、管理中心、IP文创、汉服产业链等多元经验。

图为村内汉服体验馆  通讯员彭铭润摄

图为村内管理中心  通讯员彭铭润摄

结语:西溪古镇调研让队员们看见了数字之光如何照亮千年砖瓦。广东科技学院绿韵古村焕新工程突击队将把西溪古镇的经验与不足融入江边村方案,为古村文化数字化发展探索出更多可能,让科技更好地成为连接传统与现代的 “文化纽带”。

图为突击队员们在江边村湖边讨论方案  通讯员林森浩摄

图文作者| 广东科技学院绿韵古村突击队宣传组

指导老师| 黄晓倩,崔键,梁正宇

[责任编辑:辛文]
呵护地球
让爱成长
关爱留守儿童
绿色出行
鲁冰花

关于我们| 网站概况| 法律顾问| 服务条款| 人员查询| 广告服务| 供稿服务| 合作伙伴| 网站声明| 版权所有| 联系我们

有害短信息举报 抵制违法广告承诺书 阳光· 绿色网络工程 版权保护投诉指引 网络法制和道德教育基地 北京通信局 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邮箱:chinajiceng@163.com    电话:010-63607677

京ICP备16016777号-3京公网安备11010802036172号

Copyright© 2016 Chinajiceng.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