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火计划志愿服务队协同撷星志愿服务队深入乡村小学展开教学
当 3D 打印机的嗡鸣声首次在乡村小学的教室里响起,孩子们眼中的好奇与兴奋便如星火般蔓延——7 月23日,志愿者带着前沿科技设备走进乡村小学,用一场别开生面的3D打印体验课,为孩子们打开了一扇通往科技世界的窗户。
神秘“魔法盒”登场 课堂秒变探索现场
“这台机器能变出我们想要的东西吗?”当大学生志愿者小心翼翼地将 3D 打印设备搬上讲台时,四年级学生的提问立刻引发了全班同学的共鸣。原本安静的教室瞬间沸腾,几十双眼睛紧紧盯着这个“会造东西”的神秘设备,有的孩子踮起脚尖张望,有的悄悄和同桌分享猜想。
图为志愿者展示3D打印机
为了让初次接触 3D 打印的孩子理解这项技术,志愿者们特意准备了“生活化解读”:“大家平时玩过搭积木吧?3D 打印就像一个超级积木大师,能按照我们画的图纸,用特殊材料一层一层‘堆’出立体的东西 —— 小到钥匙扣,大到模型零件,都能‘变’出来。”生动的比喻让孩子们恍然大悟,原本抽象的 “增材制造”概念,瞬间变成了他们熟悉的生活场景。
喷头“作画”惊艳全场 掌声里藏着科技启蒙
“现在,我们来打印一个小兔子挂件!”随着志愿者在电脑上点击 “开始”,3D 打印机的喷头缓缓移动,细细的 PLA 材料被逐层挤出,在平台上慢慢勾勒出兔子耳朵的轮廓。
图为志愿者为孩子们展示3D打印机工作
教室里顿时安静下来,孩子们的目光随着喷头移动:有人不由自主地跟着喷头歪头,有人屏住呼吸盯着成型的作品,还有人悄悄攥紧了拳头。当兔子的身体、尾巴逐渐显现,原本模糊的线条变成立体的造型时,后排突然响起一声 “哇 ——”,紧接着掌声和欢呼声如潮水般涌来。
“原来机器真的能自己‘画画’!” 拿到刚打印好的小兔子挂件,学生小雅反复摩挲着边缘,兴奋地说,“我以后也要学怎么让它打印出我画的机器人。” 志愿者们告诉孩子们,这只是科技的 “小本事”,未来还有更多神奇的技术等着他们探索。
天马行空提问背后 是被点燃的想象力
“能打印会飞的小鸟吗?”“可以做一个会动的机器人吗?”体验课的互动环节里,孩子们的问题像雨后春笋般冒出来。面对这些充满童真的想象,志愿者们没有简单否定,而是拿出提前准备的 3D 打印蛟龙模型“你看,这个蛟龙的身躯和爪子可以随意摆动,只要设计出合适的结构,会飞的模型完全可以实现。”
图为志愿者为孩子们展示3D打印的蛟龙及半身像
从“能打印书包吗”到“能做太空飞船模型吗”,孩子们的提问越来越大胆。志愿者们一边用图片展示 3D 打印在医疗、建筑等领域的应用,一边鼓励他们:“所有伟大的发明都始于想象,只要你们敢想,未来或许就能用科技实现它。”
据志愿者团队负责人介绍,此次活动是“科技下乡启蒙计划”的第一站,后续他们还将带着编程机器人、VR 设备等走进更多乡村学校。“我们不只是带孩子们看 3D 打印,更想让他们知道,科技离生活很近,想象力和创造力能打开无限可能。”
图为星火计划志愿服务队与撷星志愿服务队团队合影
而对乡村小学的孩子们来说,这堂科技课留下的不仅是一个 3D 打印小挂件——当他们知道“想法能变成现实”时,眼中闪烁的光芒,早已悄悄埋下了探索世界的种子。(文字/摄影:王者 张刘影 岳子豪 邓梦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