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网小记者
基层门户网

黔风锡韵牵情谊 志智双扶共筑梦:无锡职业技术大学以行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2025-08-02 11:18:00    来源:中国基层网    访问:    

近日,在贵州省关岭布依族苗族自治县第三中学的教室里,一堂跨越 1500 多公里的 “家乡文化课”正在进行,苏黔两地各民族的孩子在云端展示着自己的家乡文化,这是无锡职业技术大学 “微心愿”实践团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生动实践 —— 以爱心支教为桥,用文化互鉴、职业启蒙、生活关怀编织纽带,各民族青少年儿童的情谊在黔山秀水间深深扎根。

黔风锡韵:在文化共鸣中凝聚同心

张灯结彩,流光四溢,关岭的孩子们沉浸在2025年春晚无锡分会场的水乡风情中。“清明桥下古运河水,这是我的家乡无锡。”来自瑞星家园社区的徐佳瑞小朋友自豪地说道。“我们关岭也有壮观的黄果树瀑布,站在下面像下雨,特别凉快!”仡佬族小女孩卢禹静也不甘示弱。“瀑布的水会流到无锡吗?” “说不定会汇入到运河中!”小朋友们炸开了锅,童稚言语中满是对彼此家乡的向往。

家乡特产推介环节更像一场民族文化博览会。宜兴紫砂的温润、布依族三月三的歌声、惠山泥人的童趣、苗族银饰的精巧,通过孩子们的讲述变得鲜活。当关岭的孩子们挥动五星红旗喊出 “欢迎来做客”,当无锡的小朋友对着镜头比划黄果树瀑布的高度,这场云端之约,让孩子们懂得:无论是江南水乡的温婉,还是黔中大地的豪迈,都是中华文化百花园里的绚丽花朵。

职业启蒙:让民族智慧成为成长力量

在职业启蒙课上,“民族文化传播者”“非遗技艺传承人”“民族旅游向导” 这些带着气息的宝藏职业,第一次以AI生成的职业卡片 走进孩子们的认知。“我们关岭的布依族山歌传唱人、民族旅游向导和苗族银匠,可以把咱们得非遗文化传播到全中国乃至全世界,这是多么了不起的工作!”志愿者老师的话让孩子们脸上露出自豪的神情。

“现在,请大家拿出画笔和纸,画出你心中的梦想职业,也可以写下想对这个职业说的话。”孩子们立刻投入创作,有的趴在桌上认真绘画,有的咬着笔头构思文字,教室里只剩下笔尖摩擦纸张的沙沙声。“我要学好知识,回家乡当一名老师,让少数民族孩子得到更好的教育。”“我要长高变壮,当个解放军,从戎戍边保家卫国。”大家争相展示画作,职业启蒙的种子在孩子们心中逐渐萌芽。

志智双扶:用真情帮扶点亮希望之光

在关岭自治县花江镇园林村的乡间小道上,驻村第一书记陶红权陪同实践团成员走访了多户经济困难的少数民族家庭,与家长和孩子面对面交流。仡佬族小男孩吴方豪懂事地为实践团成员搬来椅子,“现在只有我和方豪相依为命,再难也不能误了孩子。”吴爷爷说道。师生志愿者细细地询问了小方豪生活、学习情况,并带去了学习用品,鼓励他坚定目标,刻苦学习,坚持不懈。

在另一户苗族家庭中,三个姐妹都留守在家由奶奶照顾。大姐姐杨潭今年即将升入初二,村寨里的乡亲们都夸奖她学习优异。在谈到未来的职业理想时,一直安静的杨潭眼里有光:“我要考政法类大学,未来做律师,我很喜欢这个职业。”

据村支书潘红燕介绍,元林村有10个村民组,聚居着苗族、仡佬族、布衣族等多个少数民族约620户2800余人,其中建档立卡脱贫242户。走访中,实践团成员了解到面对经济压力,许多青壮年劳动力流向广东、浙江和江苏等地务工,儿童留守问题依然严重。“要让孩子们知道,无论身在何处,他们的梦想都被惦记着。” 指导老师周嫄的话,道出了帮扶的真谛 —— 不仅要送物资,更要送希望;不仅要扶知识,更要扶志气。

当下课的铃声响起时时,孩子们画下的梦想职业图被小心收好。有银匠、有老师、有解放军、有律师,这些职业或许不同,但背后都藏着同一个心愿:让家乡更好,让民族更强,让祖国更兴旺。从文化互鉴到职业启蒙,从物资帮扶到精神引领,这场实践恰如一滴水珠,折射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光芒 —— 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相拥,才能在共同的土地上,种出更繁茂的未来。(作者 祁曼 周欣悦)


[责任编辑:辛文]
呵护地球
让爱成长
关爱留守儿童
绿色出行
鲁冰花

关于我们| 网站概况| 法律顾问| 服务条款| 人员查询| 广告服务| 供稿服务| 合作伙伴| 网站声明| 版权所有| 联系我们

有害短信息举报 抵制违法广告承诺书 阳光· 绿色网络工程 版权保护投诉指引 网络法制和道德教育基地 北京通信局 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邮箱:chinajiceng@163.com    电话:010-63607677

京ICP备16016777号-3京公网安备11010802036172号

Copyright© 2016 Chinajiceng.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