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下军装志不改,归乡依旧是英雄"。开州区文峰街道文峰社区退役军人服务站始终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退役军人工作系列重要指示精神为指引,以党建穿针筑堡强基,以服务为线多维赋能,以创新规划乘势而上的方式,践行文峰迷彩“退役不褪色”的铮铮誓言,书写“军魂为民”的新时代使命担当。
一、筑堡强基,锻造“迷彩方阵”硬核力量
文峰社区退役军人服务站始终坚持党建“一根针”穿起基层治理“千条线”,聚焦“三项引领”,打造城市基层党建新模块。
(一)坚持组织引领,凝聚合力。文峰社区通过“组织重构+队伍整编+品牌服务”破解退役军人党员分散、组织力薄弱,难以形成治理合力的难题。组织重构成立“文峰迷彩”志愿服务队,建立退役军人党员动态台账,夯实“三会一课”党员组织建设,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形成社区统筹、三员分治(政策宣讲员、平安巡防员、民生保障员)、带动一片的“1+3+N”的志愿服务格局。
(二)加强制度引领,建强根基。服务站按照“五有”标准进行建设,设有服务大厅、老兵阅览室、退役军人活动室、心理咨询室、法律援助室等功能室,配备办公设备和信息化系统,以制度化建设夯实服务根基,为退役军人提供舒适、便捷的服务环境。
(三)推动履职引领,提质増效。服务站制定目标导向,进行动员部署,一是采取“现场办+上门办+灵活办”的一站式服务,做实双拥服务保障工作,把“五个一”融于心见于行,切实增强退役军人的归属感、荣誉感和自豪感;二是通过三亮行动“亮身份、亮承诺、亮服务”,实现服务网格全覆盖、需求响应零时差,让“迷彩绿”成为基层治理最活跃的“末梢神经”。
二、多维赋能,绘就“军魂为民”生动图景
“文峰迷彩”紧扣“服务民生、治理赋能”主线,在基层治理各领域勇当“排头兵”,用行动诠释“迷彩担当”。
(一)“流动课堂”推动移风易俗
政策宣讲员变身“红色讲师”,活跃于校园、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等阵地,累计开展党史军史宣讲、国防知识普及、大手牵小手活动32场,向居民群众青少年,讲述“勋章故事”“军号里的红色记忆”,打造“行走的思政课堂”,让红色基因在传承中绽放新光。以“拉家常式宣讲+典型案例解读+政策手册发放”模式,深入26个楼院开展反诈、普法宣传,通过模拟诈骗场景、“知识问答”等趣味形式,覆盖居民2000人次,辖区电诈发案率同比下降98%,让法治意识“飞入寻常百姓家”。在文明城市创建中,驻守学校周边,纠正不文明行为125次,成为街头流动的“文明标杆”。
(二)“老兵智慧”夯实平安建设
平安巡防员以党员退役军人为主力,先后涌现了一批如余定权、向良富等先进典型,平时协同社区“全天候、全领域”开展巡防工作,保障辖区的安全生产,在森林防火关键期,驻守山林卡点,劝返违规用火群众127人次,实现辖区连续4年零火灾事故;在日常夜间巡逻中,化解治安纠纷、开展文明劝导32起;在开展应急排查中,进行水电气安全检查118次,发现隐患13次;在电动自行车全链条整治行动中,更是带头做起,身先士卒,既是飞线整治的排头兵,又是取得实效的倡导者、监督人。他们用“军人速度”诠释“哪里有需要,哪里就有迷彩身影”的使命担当。
(三)“精准滴灌”架起连心之桥
民生保障员化身基层治理的“千条线”,以“代办员+跑腿员”双线联动,常态化开展“心系社区·为民服务”行动,创新“分片包点+微调解”工作法,“文峰迷彩”聚焦老旧小区改造、停车资源分配等民生痛点,组织邻里议事会16场,收集群众建议28条,有效解决民生实事21条、化解矛盾纠纷35起;针对特殊群体,开展暖心五送服务,为行动不便的抗美援朝老兵、孤寡独居老人、残障患者等人群安装一键呼叫铃86人次,完成送医上门26人次,走访慰问49人次、为80岁以上老人代办长寿补贴申请、养老资格认证等高频事项208件,让“文峰迷彩”精准守护弱势群体安全底线,用“老兵式细致”织密民生保障网。
三、乘势而上,开启“服务升级”新征程
立足新起点,服务队将锚定“特色化、品牌化、数字化”为民初心,推动“志愿红+迷彩绿”成为社区最鲜明的精神标识。
(一)实施“红领赋能”。建立退役军人技能培训基地,通过“理论教学+实战演练”,手把手以点带片,提升应急救援、矛盾调解等服务能力水平,打造一专多能的“文峰迷彩”服务尖兵。
(二)提炼“服务品牌”。深化“文峰迷彩”服务品牌,策划“老兵讲堂进万家”“国防教育体验日”等特色活动,联动学校、企业、社会组织构建“大服务”格局,让退役军人服务从“社区事”升级为“大家事”。
(三)探索“智慧服务”。搭建“老兵e家”智慧平台,打通“线上点单—线下接单—群众评单”服务闭环,实现服务资源精准匹配、服务过程全程可追溯,让“键对键”与“面对面”深度融合。
征程万里风正劲,重任千钧再出发。文峰社区退役军人服务站将持续弘扬退役军人“退役不褪色”的优良传统,以更实的举措、更暖的服务、更硬的担当,奋力书写新时代退役军人服务新篇章!(开州区文峰街道文峰社区 廖发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