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国农业产业强镇”涪陵珍溪镇的社区活动室,稚嫩的惊叹声此起彼伏——孩子们围着一瓶榨菜,听大学生讲解乳酸菌发酵的奥秘;指着窗外飞驰而过的渝万高铁施工车辆,讨论着“中国速度”背后的科技力量。今年暑期,一支来自长江师范学院化学化工学院的大学生“三下乡”实践团队扎根这座长江畔的产业强镇,将中国发展的壮阔史诗与日常生活的科学密码,编织成启迪童心的“双轨课堂”。
扎根乡土:农业强镇的“双轨”科普实践
珍溪镇是涪陵区农业核心区,坐拥“涪陵脐橙”国家地理标志商标,更以榨菜、花椒、柑橘“一村一品”产业闻名。实践团队巧妙利用地方资源,将抽象理论与乡土元素深度结合。
大国重器“落地”家乡山水:讲述中国高铁时,以穿越珍溪河的渝万高铁双线大桥为例,展示这座克服30米水位高差、采用智能悬臂技术合龙的“超级工程”;分享航天故事时,结合当地小学生亲历重庆航展的见闻,重现他们触摸月壤、体验太空舱的震撼瞬间。
化学知识“发酵”田间滋味:在“榨菜腌制探秘”课堂,孩子们通过视频观看青菜头发酵的微生物活动,理解家乡支柱产业背后的生物转化原理;而“奶茶奥秘”实验则用pH试纸、糖度仪拆解饮品配方,引导辩证看待食品添加剂。社区负责人感叹:“从榨菜坛到火箭舱,知识在孩子们眼中‘活’起来了!”
课堂创新:故事与实验点燃探索火种
为破解科普教育“抽象化”难题,实践团队开发出“故事沉浸+实验解码”的双引擎教学模式。
故事剧场:中国新能源汽车的崛起被改编成“赛道闯关”漫画,绿色发展故事以珍溪镇柑橘生态园为原型——该园区将猪粪转化为有机肥,实现“猪-沼-果”循环农业,孩子们在角色扮演中理解“双碳”战略的微观实践。
生活实验室:用白醋与小苏打模拟火箭推进剂反应,用色素与乳化剂复刻“彩虹奶茶”,甚至从脐橙皮中提取柠檬烯制作天然清洁剂。一名小学生举着实验瓶兴奋地说:“原来科学就是会魔法的日常!”
青春答卷:知识“下乡”背后的双向成长
活动不仅播撒了科学火种,更成为青年学子与乡村共振的契机:志愿者聚焦榨菜全产业链,走访种植户、合作社与龙头企业,揭示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突围之路。
孩子们创作的“未来创意”充满乡土情怀:有人设计“榨菜发酵监测仪”,有人梦想“给高铁涂上柑橘防锈涂层”。镇团委书记指出:“当孩子用科学眼光重新发现家乡,乡村振兴便有了可持续的根系。”
在乡土与星空间架设“梦想轨道”
这场跨越宏观叙事与微观科学的旅程,正是中国新时代“大思政课”的生动截面。当大学生牵着孩子的手,在渝万高铁的桥墩下仰望钢梁纵横,在榨菜作坊里检测盐度梯度,知识的种子已然扎根于乡村振兴的土壤。正如带队教师曹团武所言:“珍溪镇的脐橙、榨菜与飞驰的高铁,共同构成读懂中国的密码——而青年要做的,就是为下一代点亮解码的灯。”(作者:韩林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