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3日至4日,湖北文理学院理工学院晨曦青年志愿者协会支教团队于朱集镇下湾村持续推进“七彩假期”暑期支教项目。依托前期文化传承课程基础,团队聚焦思想启蒙、生活习惯、人格培养与民族团结四大维度,为20余名儿童设计系统性课程,助力乡村青少年全面发展。
一、思想引领:五旗知识筑牢爱国根基
7月3日上午,支教老师通过实物展示+互动问答形式,生动解析国旗、党旗、军旗、团旗与少先队旗的象征意义。课程以“旗帜背后的故事”为主线,结合历史事件讲述五星红旗设计内涵,引导学生理解“红色基因”传承;党团队旗联动教学,用树苗成长为参天大树的比喻,阐释党、团、队一脉相承的政治纽带。通过国旗升降台道具,让孩子们亲手组装并升起国旗,了解庄严的升旗仪式。
二、文明生活:礼仪安全双轨并进
课程聚焦社会规则内化,餐桌礼仪实训,模拟家庭聚餐场景,演示餐具摆放、进食规范与敬语使用;通过“错误行为找茬”游戏强化用餐礼仪记忆点。开展垃圾分类实践活动,带领孩子们了解垃圾的种类及分类的必要性;交通安全教学利用视频进行宣讲宣传,创编交通手势儿歌,提升儿童危险预判能力。
三、身心成长:认知自我赋能未来
课程以“发现闪光点”为主题,采用心理学工具促进自我探索,优点盲盒,引导孩子们通过匿名方式写下同伴优点,打破自卑心理壁垒;引导儿童标注“擅长”与“需改进”领域,教师针对性绘制成长坐标图,提供情绪管理策略;挫折情景剧,模拟学业失利场景,训练抗压表达技巧。
四、民族团结:多元文化认知启蒙
以“石榴籽一家亲”为主题,创新设计民族文化认知路径:民族风情纪录片展映,团队精选《中华民族》《美丽中国》等系列视频片段,直观展示藏族雪顿节、傣族泼水节、蒙古族那达慕等特色习俗,解析“服饰即史书”的文化密码。设计“看服饰·识民族”卡片配对环节,通过苗族银饰、壮族织锦、哈萨克族鹰羽帽等典型服饰,引导儿童理解地域生态与民族智慧关联;通过开展“习俗我知道”抢答赛,强化“大杂居、小聚居”的民族分布认知。
本次活动延续前期非遗剪纸教学的成功经验,将传统文化熏陶拓展至现代公民素养培育。据团队负责人透露,课程设计深度契合乡村儿童社会化需求,家长反馈显示孩子规则意识显著提升。未来两周还将推出“红色故事会”“科学实验室”等模块,构建“思想—行为—心理—学习”全维度成长支持体系。(作者:湖北文理学院理工学院 陈曦 李旻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