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0日,我奔赴郑州增旗机械设备租赁有限公司管理的建筑工地,开展为期一周的职业初体验社会实践。"医学不仅是治病救人,更要理解不同群体的生存状态。我想知道,那些为我们建造家园的工人们,他们的工作环境如何?健康保障怎样?作为未来的医生,我能为他们做些什么?"在项目部的安排下,我以"设备管理员助理"的身份,参与了为期一周的设备清点与管理工作。
一.躬身工地 细察设备清点之责
清晨6点,我便跟随工友走进施工现场。我的任务是协助清点各类建筑设备,包括钢筋切割机、脚手架扣件、电动工具等。看似简单的工作,却需极强的耐心与细致:每件设备需核对编号、记录损耗、分类存放,稍有疏漏便可能影响工程进度。
"钢筋切割机5台,编号从GQ-201到GQ-205;脚手架扣件300套,分为直角、旋转、对接三种类型......"工友一边清点,一边向我讲解着各种工具的专业名称和使用规范。我认真地记录着,不时提出疑问:"师傅,为什么有些扣件要单独存放?""这些电动工具多久需要保养一次?"
看似简单的清点工作,实际操作起来却并不容易。六月的郑州,清晨的气温就已超过30度。在闷热的户外环境下,我需要仔细检查每件工具的完好程度,记录编号,分类摆放。不到两个小时,我的工作服就被汗水浸透,手套上也沾满了油污。
高温下反复弯腰清点,不到半天就腰酸背痛。但工长的一句话让我坚持下来:“工地上的每一颗螺丝,都是高楼的根基。”此后,我主动学习设备保养知识,甚至用医学专业的分类思维优化了清点表格,将工具按使用频率分层标记,提升了工作效率。
二.以医者之心 悟劳动之美
作为医学院学生,我格外关注工友的健康状况。休息间隙,我发现不少工人因长期弯腰搬运出现腰肌劳损,便结合所学知识,示范简单拉伸动作,并提醒大家注意补水防暑。
此外,我还观察到工地急救箱药品单一,主动向项目部建议增配藿香正气水、创可贴等物资。“医学不仅是治病,更是预防。工地上的健康守护同样重要。”这番实践让我对“医者仁心”有了更立体的理解。
三.汗水浇灌成长 实践砥砺担当
一周的志愿服务让我感触颇深。“以前觉得建筑工人只是‘力气活’,现在才懂,每一栋高楼背后都是无数人的专业与坚守。”清点设备时,我记录下300余件工具的使用状态,提出2条改进建议均被采纳;工友们的质朴与坚韧,更让我学会珍惜学业机会。
离别前夕,工长将一顶安全帽赠予我:“大学生能吃苦,将来肯定是个好医生!”这份认可,成为我此行最珍贵的礼物。
四.结语
以工地为课堂,以设备为教材,在劳动中锤炼意志,在服务中升华理想。这次特殊的实践经历,让我对未来的医者生涯有了新的思考。"医学不仅是治病,更要懂人。"在工地上,我学会了用更接地气的方式与人沟通,这对我将来与患者交流很有帮助。未来我将把这份基层体验融入医学学习,以更谦卑的姿态践行医者使命。(吴秋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