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级内江经济技术开发区,简称“内江经开区”,位于成都、重庆两个特大城市的几何中心,是内江市工业经济发展的主阵地、主引擎,先后获得“亚洲开发区(园区)营商环境百强”“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国家级绿色工厂”“四川省首批十大高质量发展激励政策园区”等殊荣。
4月29日,在内江市政府新闻办举行的“‘县’在出发”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内江经开区专场上,内江经开区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主任赵钊以“做大工业经济 抓实项目建设 优化营商环境 加快内江经开区高质量发展”为题作主发布,介绍了内江经开区的发展经验和工作成效。
“‘县’在出发”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内江经开区专场
以制造业立本
壮大“工业底盘”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
内江经开区的核心竞争力在工业,发展底气在产业。赵钊介绍:“紧紧围绕‘工业强区、产业兴区’发展战略,全力以赴拼经济、搞建设,2024年内江经开区实现GDP增长6.9%、工业增加值增长15.1%,成功入选全省首批‘十大高质量发展激励政策园区’。”
赵钊表示,瞄准“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目标,内江经开区集中资源打造先进制造业集群,推动新能源新材料产业“登高立柱”,食品饮料产业“串珠成链”,电子信息产业“拔节生长”。
四川中显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新能源新材料产业,全区主要发展功率半导体陶瓷基板、硅碳负极新材料、复合集流体新材料、特种光纤等,加快打造“成渝新材料产业园”;
食品饮料产业,聚集天丝红牛、汇源果汁、香港昇兴等14家头部企业,着力发展功能饮料、果蔬饮料、茶饮料、乳饮料、啤酒、汽水等高端饮料,实现“种植—加工—包装—仓储物流”全链条发展;
电子信息产业,集聚中显智能、巨腾国际、富乐德、效率源、英特丽、鸿泰电子、兴展光电等14户优势企业,拥有全国最大的笔记本外壳结构件制造基地、西南地区领先的EMS制造厂家等。
四川富乐德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在现有优势产业、优势企业的基础上,内江经开区如何进一步做大工业规模,做强主导产业?内江经开区党工委委员、管委会副主任梁洪源介绍:“将突出抓好‘订单配套’,助力企业降本增效;抓好‘链条延伸’,推动工业价值跃升;抓好‘外资外贸’,拓展国际增量空间。推动主导产业迈向高端化、绿色化、数字化、集群化、国际化。”
就订单配套而言,内江经开区全面梳理重点企业产品名录、产能、上下游配套能力,形成“供给清单”,联合本地重点企业、国企、重大项目单位等,收集形成“采购清单”,精准搭建供需对接平台,畅通园区发展“内循环”,在“我为企业找订单”的过程中不断释放产业红利。
“比如,恒合包装与紫泉饮料等企业配套,为其提供高端纸箱包装产品;渝丰物流与金鸿曲轴等企业配套,就近就地提供大件工业货运物流服务。企业间的相互配套,不仅大大降低了企业综合成本,也进一步提升了园区产业集聚效应。”梁洪源介绍。
以项目为王
积蓄发展后劲推动“产业强区”加速蝶变
项目建设是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动力源、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载体。去年,内江经开区共有泽宇原料药、富乐德半导体波纹管、纳米光学镀膜产业园等15个优质项目竣工投产,贡献产值超80亿元。
四川紫泉饮料内江生产基地
今年,内江经开区将继续围绕优势产业建圈强链,瞄准链主企业、世界“500强”企业等开展信息捕捉和密集对接,用好市场化招商、以商招商、资本招商等多种方式,招大引强、招新引优、招群引链。区党工委副书记陈颖介绍:“园区还将加快产业基金组建运营,力争新设立一支20亿元规模的先进制造业产业引导基金,以产业基金为种子资金,撬动更多社会资本投入,形成‘以投带引、以引促产’的良性循环。”
聚焦招商项目落地后的建设难点、堵点,内江经开区创新提出并深入践行“首席服务官”制度,为每个项目配备两名首席服务官,全程代办注册、税务、报建等手续,实现企业诉求24小时内响应,摁下项目建设“快进键”,紫泉饮料项目实现“60天厂房封顶、150天投产”,再次刷新了“内江经开区产业项目建设速度”;汇源集团四川果蔬加工智慧冷链物流产业园项目用地,从上报到获批仅仅用了90天,创造了全市获取批文时间最短的纪录。
央普生物年产60万吨全智能化乳制品及果蔬饮料产业园
赵钊介绍,今年内江经开区将推动汇源集团四川果蔬加工智慧冷链物流产业园项目、安迈特年产10亿平米新型高安全复合集流体产业化项目满负荷建设,确保央普生物年产60万吨全智能化乳制品及果蔬饮料产业园项目和埃普诺年产30万吨硅碳负极新材料项目2个重大项目投产。
以服务为基
优化营商“软环境”筑牢发展“硬支撑”
人人都是营商环境,处处都是唯美服务。去年,内江经开区在众多国家级经开区中脱颖而出,营商环境工作成功入选工信部产业园区推进新型工业化“营商环境类”典型案例。今年,园区聚焦发展所需、企业所急、职工所盼,结合实际制定了《内江经开区打造唯美营商环境十二条措施》,进一步提升服务企业效能,帮助企业降本减负、增效提质。
这十二条措施都有哪些特色、亮点?内江经开区党工委委员、管委会副主任罗世锋介绍,针对企业办事不熟悉、多头跑反复跑等问题,园区创新推行企业办事“一次都不跑”,建设“无证明政务大厅”,推行“线上办”“上门办”“容缺办”,实现500多项涉企事项办理“一次都不跑”。就在今年3月,区行政审批服务局组建了帮办代办“服务团”,上门为集体落户棉纺厂园区的9户商户集中办理营业执照,为市场主体节约时间成本90%以上。
营业执照送上门
针对企业反映的引才留才难、公交车覆盖不足、商业休闲设施不足等问题,内江经开区推出酒店“免费住”、人才公寓“拎包住”、“10分钟生活圈”、“通勤专线”全覆盖等系列措施,进一步完善园区配套设施和功能,增强各类人才获得感、归属感和幸福感。
为支持制造企业加快实施“智改数转”,逐浪数字蓝海,内江经开区率先在全市启动首个“智慧园区5G专网及万兆光网试点建设项目”,为园区企业提供大带宽、高稳定性的数据传输保障,加速工业互联网、云计算等应用的落地,全面满足企业智能制造、智慧安防、远程运维等场景的差异化需求。
此外,内江经开区还建立了涉企检查“安静期”等制度,严格规范涉企检查,切实减轻企业负担。设立“企诉快办”服务中心、开设“直通书记”“直通主任”网络邮箱,拓展更加快捷高效的诉求反映渠道,实现“24小时不打烊”服务处理,推动企业诉求直达快办,进一步提高经营主体获得感满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