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30日,涟源市教育学会初中体育与健康专业委员会培训与研讨活动在长郡蓝田润和学校举行。涟源市教育学会会长梁薇、涟源市教育科学研究所主任谢道清、涟源市教育学会初中体育与健康专业委员会理事长王冬生老师,以及该专业委员会成员、娄底市黄双全初中体育与健康名师网络工作室成员和涟源市部分初中体育与健康学科教师齐聚一堂,共襄盛会。
此次活动以“同课异构探索分层走班,全维提升学生专项素养” 为核心,搭建起农村初中体育教学改革交流的广阔平台。其中,伏口中学在体育走班制教学改革中实践经验,成为众人瞩目的焦点。
作为农村初中教育改革的先锋,伏口中学积极响应号召,率先推行体育走班制教学。改革实施后,学校依据学生体育基础与兴趣爱好,精心开展分层教学,开设田径、篮球、排球、足球、乒乓球、羽毛球六大专项课程。在本次培训研讨活动上,伏口中学教师通过实践经验分享,生动展现了走班制教学在激发学生体育兴趣、提升教学实效等方面的显著成效。
伏口中学体育教师王冬生老师在与参会教师交流时表示:“走班制突破了传统行政班教学的束缚,学生得以自主选择擅长或感兴趣的体育项目,学习积极性空前高涨。同时,教师也能依据不同层次学生的特点,量身定制个性化教学方案,实现精准施教,切实提升学生的体育运动能力与素养。”
在本次城乡校际交流的“同课异构”课例展示环节,两校教师围绕《篮球传接球》《足球脚内侧踢球》展开精彩教学演绎。课堂上,教师们以扎实的专业功底驾驭教学,用默契的团队协作赋能课堂,精准的动作示范、巧妙的教学设计与灵动的互动引导交相辉映,赢得与会专家及教师的高度赞誉。课堂上,学生们娴熟的动作、饱满的热情,无疑是体育走班制教学成果的生动写照。这些优秀课例的呈现,既源于老师们的辛勤耕耘,更得益于走班制教学赋予的全新思路与方向。
伏口中学的实践,有力证明了体育走班制不仅是教学形式的创新变革,更是农村教育理念的深度转型升级。通过资源优化整合、课程创新设计与评价体系改革,农村学校完全能够蹚出一条 “小而精、活而实” 的特色体育教育之路。若每一所农村学校都能让孩子们尽情“跑起来、跳起来、笑起来”,那便是教育公平最鲜活的诠释。
展望未来,伏口中学将持续深化体育教学改革,不断完善走班制教学模式,为初中体育教育高质量发展贡献更多智慧与力量,助力莘莘学子在体育锻炼中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锤炼意志。
供稿 | 郭亮文 李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