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网小记者
基层门户网

烽火铸丰碑,初心照征程

2025-09-19 10:33:29    来源:中国基层网    访问:    

卢沟桥的石狮凝视着八十年的岁月流转,南京大屠杀纪念馆的烛火映照着从未冷却的缅怀。当 2025 年的晨光洒满神州,我们站在历史与未来的交汇点,回望那场持续十四年的浴血抗争 —— 从 1931 年九一八事变的硝烟弥漫,到 1945 年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的举国欢腾,中国人民以 3500 万同胞的牺牲为代价,用血肉之躯筑起捍卫民族尊严的长城,也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不可磨灭的贡献。这场胜利,是正义对邪恶的碾压,是团结对分裂的战胜,更是中华民族从沉沦走向复兴的历史转折点。

一、烽火十四年:全民族的浴血抗争

“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义勇军进行曲》的旋律里,藏着一个民族最不屈的灵魂。在装备悬殊、物资匮乏的绝境中,中国人民没有屈服:杨靖宇率东北抗联在零下 40 度的林海雪原中,以草根、棉絮为食坚持战斗,直至生命最后一刻;张自忠将军在枣宜会战中亲率部队冲锋,身负七处重伤仍高呼 “为国尽忠”;平型关大捷打破 “日军不可战胜” 的神话,台儿庄战役以血肉之躯夺回战略要地,百团大战在敌后战场掀起破袭风暴。正面战场与敌后战场相互策应,正规军与游击队协同作战,形成了 “地无分南北,人无分老幼” 的全民族抗战格局。

在河北冉庄,村民们挖掘千米地道,用 “地上隐蔽、地下周旋” 的智慧抗击日军;在山西左权,妇女救国会的姐妹们昼夜赶制军鞋,儿童团的小战士们站岗放哨传递情报;在上海四行仓库,“八百壮士” 孤军坚守四昼夜,用弹痕累累的墙壁写下 “中国人不投降” 的誓言。从城市到乡村,从老人到孩童,无数普通人以 “宁为玉碎,不为瓦全” 的气节,将个人命运与民族存亡紧紧相连,汇聚成抵御外侮的磅礴力量。这场战争,不仅是军队的较量,更是一个民族精神的淬炼 —— 它让世界看到,中华民族从未失去反抗的勇气,也从未放弃复兴的希望。

二、东方主战场:改变世界格局的战略支撑

当二战的硝烟在全球弥漫,中国战场以其持续时间最长、牵制日军最多的战略地位,成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从 1931 年至 1941 年太平洋战争爆发前,中国独自抗击着 90% 以上的日本陆军兵力,牢牢将日军主力困于中国战场,使其 “北进” 侵略苏联、“南进” 扩大太平洋战争的计划屡屡受挫。正如美国总统罗斯福所言:“假如没有中国,假如中国被打垮了,你想一想有多少师团的日本兵可以因此调到其他方面来作战?”

为支援世界反法西斯阵营,中国不仅在本土顽强抵抗,更主动开辟海外战场:1942 年,中国远征军入缅作战,在缅北丛林中与日军浴血奋战,以牺牲 4 万余人的代价,打通滇缅公路这条 “生命线”,保障了盟国战略物资的运输;中国军民还为美军援华航空队提供基地与后勤支持,飞虎队的战机从中国机场起飞,重创日军空中力量。据史料记载,整个二战期间,中国战场歼灭日军 150 余万人,占日军总伤亡人数的 70% 以上。中国以巨大的民族牺牲,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争取了宝贵时间,为盟军实施战略反攻创造了有利条件,彻底打破了日本 “三个月灭亡中国” 的妄想,也为战后国际秩序的建立奠定了重要基础。

三、精神的丰碑:跨越时空的信仰传承

八十年过去,硝烟早已散尽,但抗战精神从未远离。那种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的爱国情怀,“不畏强暴,血战到底” 的英雄气概,“百折不挠,坚忍不拔” 的意志品质,早已融入中华民族的血脉,成为激励一代又一代人前行的精神动力。

在新疆马兰基地,“两弹一星” 元勋们以 “干惊天动地事,做隐姓埋名人” 的坚守,将抗战时期的奋斗精神转化为突破技术封锁的勇气;在脱贫攻坚战场上,驻村第一书记们像当年的抗日战士一样扎根基层,用 “不获全胜决不收兵” 的决心,带领群众摆脱贫困;在抗疫一线,医护人员白衣为甲,以 “生命至上,举国同心” 的担当,筑起守护人民健康的防线。这些场景,都是抗战精神在当代的生动延续 —— 它不再是战场上火光冲天的厮杀,而是和平年代里,中国人为了国家富强、人民幸福而付出的每一份努力,每一次坚守。

如今,在沈阳 “九一八” 历史博物馆,每年 9 月 18 日的防空警报都会准时响起,提醒着人们铭记历史;在云南腾冲国殇墓园,前来祭扫的群众络绎不绝,孩子们在烈士墓碑前献上鲜花,聆听先辈的故事。这些细节告诉我们:纪念抗战胜利,不是为了延续仇恨,而是为了从历史中汲取力量 —— 汲取团结的力量,让 “一盘散沙” 的教训永不重演;汲取自强的力量,让 “落后就要挨打” 的警钟长鸣;汲取和平的力量,让战争的悲剧不再降临。

四、和平的誓言:以历史之名走向复兴

站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节点,我们回望抗战历史,更能深刻理解 “强国必须强军,军强才能国安” 的道理。今天的中国,早已不是八十年前那个任人宰割的弱国:国产航母劈波斩浪,第五代战机翱翔蓝天,北斗系统服务全球,科技创新能力持续提升。但我们深知,和平不会从天而降,强大需要代代奋斗。

当代青年接过了历史的接力棒:在科研院所,他们攻坚克难,为突破 “卡脖子” 技术日夜钻研;在边防线上,他们冒着严寒酷暑,守护着祖国的每一寸土地;在国际舞台上,他们以开放包容的姿态,向世界讲述中国故事,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这正是对先辈最好的告慰 —— 用奋斗守护和平,用实力捍卫尊严,让中华民族在复兴之路上稳步前行。

八十年前,中国人民用胜利证明:正义终将战胜邪恶,光明终将驱散黑暗。八十年后,我们以历史为鉴,以精神为炬,向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奋勇前进。铭记历史,是为了更好地开创未来;缅怀先烈,是为了传承他们的初心。让我们永远铭记那场艰苦卓绝的抗争,永远珍惜来之不易的和平,让抗战精神在新时代绽放新的光芒,让中华民族以更加昂扬的姿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署名:吴堡县综治中心 刘佳欣)

[责任编辑:李莹]
呵护地球
让爱成长
关爱留守儿童
绿色出行
鲁冰花

关于我们| 网站概况| 法律顾问| 服务条款| 人员查询| 广告服务| 供稿服务| 合作伙伴| 网站声明| 版权所有| 联系我们

有害短信息举报 抵制违法广告承诺书 阳光· 绿色网络工程 版权保护投诉指引 网络法制和道德教育基地 北京通信局 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邮箱:chinajiceng@163.com    电话:010-63607677

京ICP备16016777号-3京公网安备11010802036172号

Copyright© 2016 Chinajiceng.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