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镜所以照形,古事所以知今。”历史,是一部厚重的教科书,承载着兴衰荣辱、凝聚着经验智慧。党员干部作为时代的先锋,肩负着党和人民赋予的重任,必须深刻铭记历史,于往昔岁月中汲取奋进力量,向着未来砥砺前行。
回首往昔,近代中国的屈辱史如一道伤疤刻在民族记忆深处。列强入侵、山河破碎,百姓深陷水深火热。但中华儿女从未屈服,从嘉兴南湖红船启航的中国共产党,一路披荆斩棘,领导人民浴血奋战,推翻“三座大山”,建立新中国,开启民族复兴新纪元。这波澜壮阔的征程,是无数英烈用热血与生命铺就,他们的精神之光,始终照亮党员干部前行方向。
铭记历史,是为坚守初心。在艰苦卓绝的革命年代,党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的初心就已扎根。杨靖宇将军在冰天雪地与日寇周旋,胃里尽是枯草、树皮,却宁死不屈,只为守护同胞、捍卫山河;“半条被子”的故事里,红军战士剪下仅有的被子分给百姓,温暖了民心。党员干部要从这些红色记忆中,体悟初心真意,无论身处何岗位,都将人民利益置顶,想群众所想、急群众所急,把为民服务落实到点滴行动。
以史为鉴,是为锤炼担当。社会主义建设时期,“铁人”王进喜在大庆油田,不顾恶劣条件,跳进泥浆池用身体搅拌,只为打出“争气油”;改革开放浪潮中,无数开拓者敢为人先,深圳从小渔村崛起为国际化大都市。当下,面对科技创新瓶颈、社会治理难题,党员干部当从先辈奋斗中汲取力量,逢山开路、遇水架桥,勇于挑最重的担子,啃最硬的骨头,在乡村振兴一线、科研攻关前沿,用实干诠释担当。
开创未来,是为与时俱进。信息时代瞬息万变,新科技、新思潮不断涌现。从历史发展看,固步自封必被淘汰。党员干部要学习新知识,像海绵吸水般掌握前沿技术、现代管理理念;要创新思维,借鉴过往经验探索新模式,如各地利用“互联网 +”赋能政务服务,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以智慧为发展赋能,向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目标稳步迈进。
历史车轮滚滚向前,党员干部站在时代潮头,铭记历史是使命,砥砺前行是担当。在历史滋养下,初心如磐、担当在肩、本领过硬,定能书写不负党和人民的壮丽华章,开创更为辉煌的明天。(王雨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