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风建设是党的生命线,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是新时代共产党人的“作风基准线”。党中央决定自2025年全国两会后至7月在全党开展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这是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举措,更是对“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的政治宣言。广大党员干部需以“学”铸魂、以“查”破题、以“改”固本,让八项规定精神真正成为内化于心的思想自觉与外化于行的行动遵循。
深学铸魂,在理论浸润中筑牢信仰之基。理论清醒是政治坚定的前提,思想自觉是行动自觉的根基。开展学习教育,既要逐字逐句研读总书记关于作风建设的重要论述,系统学习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在深学细悟中把握“厉行勤俭节约、反对奢侈浪费”的核心要义,更要把反面案例作为“清醒剂”,通过剖析违规收送礼金、公款吃喝等典型问题,用“落马干部”的教训警示党员干部破除“看客心态”。从党史中汲取作风建设的智慧尤为关键,井冈山时期“一根灯芯”的节俭故事、延安整风运动的历史经验,都是滋养初心的精神养分,唯有将理论学习与历史镜鉴结合,才能真正把理想信念的“压舱石”筑牢,把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总开关”拧紧。
细照查改,在刀刃向内中清除作风之弊。作风问题具有顽固性与隐蔽性,必须以“显微镜”查问题、以“手术刀”除病灶。党员干部要主动开展“政治体检”,对照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检视是否存在调查研究“走过场”、会议文件“重数量轻质量”等形式主义问题,既要查“桌面之上”的显性问题,更要挖“台面之下”的隐性变异。通过专项检查、明察暗访等方式,对“四风”问题新动向保持零容忍,尤其要聚焦新提拔干部、年轻干部等关键群体,运用监督执纪“四种形态”防微杜渐。唯有建立问题清单、责任清单、整改清单的闭环管理,才能防止作风问题“破窗效应”,避免“前紧后松”的反弹回潮。
笃行固本,在常态长效中厚植为民之情。学习教育的最终落脚点,在于以作风转变增进民生福祉,让群众感受到实实在在的变化。要看党员干部能否走出机关大院,把调查研究作为破解发展难题的“金钥匙”,面对改革深水区的硬任务,需将八项规定精神转化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效能。建立长效机制是巩固成果的关键,既要对查摆出的问题立行立改,通过限时销号确保“问题不解决不松劲”,更要针对“文山会海反弹”“基层负担过重”等共性问题,完善制度设计、堵塞机制漏洞,形成靠制度管权管事管人的常态。作风建设唯有融入日常、化为经常,才能让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刘佳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