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网小记者
基层门户网

破门亮灯:基层治理的“破”与“立”

2025-02-08 10:32:06    来源:中国基层网    访问:    

古城墙下,一扇扇紧闭的门扉被强行打开,刺眼的灯光照亮了沉寂多年的院落。这场发生在山西大同的“破门亮灯”事件,犹如一面镜子,映照出基层治理现代化进程中的深层矛盾。破门之举,破的不仅是物理意义上的门,更是基层治理中法治意识的藩篱;亮灯之策,照亮的不仅是古城的夜空,更是基层治理转型的迫切需求。

破门亮灯事件暴露了基层治理中根深蒂固的“结果导向”思维。在这种思维模式下,政府往往将行政效率置于法治原则之上,将短期成效置于长远发展之前。古城保护固然重要,但以侵犯私人产权为代价的做法,无异于饮鸩止渴。这种简单粗暴的治理方式,折射出部分基层政府仍停留在“管理型政府”的旧有模式中,未能适应现代治理的要求。

基层治理的“立”,在于确立法治思维和协商机制。苏州平江路历史街区的改造提供了有益借鉴:通过政府引导、市场运作、居民参与的模式,实现了古城保护与民生改善的双赢。这种治理方式的核心在于尊重产权、尊重民意,通过制度化、规范化的程序,将各方利益诉求纳入法治轨道。基层治理现代化,要求政府从“管理者”向“服务者”转型,从“命令式”向“协商式”转变。

古城保护与基层治理的现代化,本质上是一场治理理念的革新。破,不是破门而入的蛮干,而是破除陈旧的治理思维;立,不是立竿见影的速成,而是建立长效的治理机制。在古城保护中,每一块砖瓦都承载着历史记忆,每一扇门后都维系着民生权益。唯有以法治为基,以民为本,才能真正实现古城的永续发展。

古城保护是一项系统工程,基层治理现代化更是一场持久战。破与立之间,考验着政府的治理智慧,也检验着社会的文明程度。期待各地在古城保护中,以更开放的思维、更法治的方式、更创新的举措,走出一条兼顾历史与现实的发展之路,让古城在新时代焕发新的生机。(四川省绵阳市盐亭县卫生健康局  唐刘敏


[责任编辑:李莹]
呵护地球
让爱成长
关爱留守儿童
绿色出行
鲁冰花

关于我们| 网站概况| 法律顾问| 服务条款| 人员查询| 广告服务| 供稿服务| 合作伙伴| 网站声明| 版权所有| 联系我们

有害短信息举报 抵制违法广告承诺书 阳光· 绿色网络工程 版权保护投诉指引 网络法制和道德教育基地 北京通信局 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邮箱:chinajiceng@163.com    电话:010-63607677

京ICP备16016777号-3京公网安备11010802036172号

Copyright© 2016 Chinajiceng.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