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让“网络乱象”成为“社会发展之梗阻”
陕西省榆林市佳县县委组织部 刘娇娇
近日,榆林市网信办、榆林市公安局网安支队依法依规对属地7个抖音、快手违规账号持有者进行了训诫约谈,此举引发广泛关注。事件的背后,折射出当前网络内容生态中存在的突出问题。这不仅是一次针对个别违规行为的警示,更是网络空间治理面临的一场大考。网络乱象如不及时治理,势必成为社会发展之路上的重大梗阻。因此,应以更高站位、更宽视野和更强力度推进网络安全建设,让清朗网络空间成为人民群众共享的精神家园。
以责任担当扛起网络治理“主心骨”。网络治理的核心在于责任落实。无论是个人用户、内容平台还是政府监管机构,都应在各自的责任领域内有所作为。对于平台而言,要摆脱单纯逐利思维,主动承担社会责任,做好内容审核和技术屏蔽工作,防止低俗、虚假和恶意内容泛滥成灾。对于用户而言,需认识到“言论自由”绝非“言论任性”,网络行为同样需要法律和道德的双重约束。政府作为治理的主导力量,要切实增强监管力度,完善法规体系,确保网络空间治理有法可依、有规可循,做到“零容忍”“全覆盖”,为互联网发展注入正能量。
以创新思路织密网络安全“防护网”。面对复杂多变的网络环境,传统治理方式已难以完全胜任,创新思路是治理升级的关键所在。技术赋能是当前网络治理的重要趋势,应充分利用人工智能、区块链、大数据等技术手段,构建一套动态高效、实时响应的监管体系。通过智能算法优化,精准识别违规内容和行为,从源头上杜绝乱象发生。同时,网络治理不能局限于单一领域,应推动跨部门协作和国际合作,共同破解跨平台、跨国界的信息传播问题,形成全方位、多层次的“防护网”。通过技术与制度双轮驱动,真正实现网络空间的长治久安。
以严格治理拉紧法治建设“高压线”。法治是网络治理的基石和底线。近年来,我国不断完善网络安全和信息治理相关法律法规,为依法治网提供了坚实保障。然而,法律的震慑力不仅在于条文的存在,更在于严格执行和公平适用。对屡次触碰底线、挑战规则的违规行为,应当加大处罚力度,形成“以儆效尤”的威慑作用。同时,公开执法过程,明确处置依据,增强公众对法治的信赖感。在此基础上,加强对普通网民的法治教育,提升全民网络法律素养,让人人成为网络空间的“守护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