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网小记者
基层门户网

以“心”为尺,方能干到群众心坎上

2025-09-25 11:16:04    来源:中国基层网    访问:    

“人民”二字重千钧,办好实事的关键在于对准民心坐标。从深圳福田区为视障群体改造防滑盲道,到上海菜市场因老人诉求调低座椅5厘米,这些暖心事之所以赢得赞誉,正是因为读懂了群众的真实期盼。把实事办在群众心坎上,既要怀揣“时时放心不下”的情怀,更要掌握“靶向施策”的方法,用干部的“辛苦指数”兑换群众的“幸福指数”。

察实情需“脚下沾泥”,找准民心所向的“靶点”。实事办得好不好,群众需求是第一标尺。浙江嵊州市三江街道招募百余位“民情观察员”,设立200余处民情征集点,用“板凳议事会”摸清群众诉求,正是践行“四下基层”的生动实践。反观有的地方“拍脑袋”决策,把惠民工程办成“形象工程”,根源在于脱离了群众土壤。党员干部当迈开“铁脚板”,走进田间地头、街头巷尾,从“牢骚话”里找差距,从“刺耳言”中寻问题,绘好精准对接需求的“民心地图”。

办实事需“精准滴灌”,破解急难愁盼的“堵点”。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上海推进标准化菜市场改造时,不仅配备AI智能溯源秤,更嵌入理发店、裁缝铺等便民服务,让“买菜场景”升级为“生活主场”,正是“把好事办好”的鲜活案例。就业保障、教育医疗、养老托育这些民生领域,容不得“大水漫灌”。要像32年坚守特教讲台的刘玲琍那样,以“绣花功夫”回应具体期盼,通过稳企保就业、科技下乡、智慧政务等举措,打通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

求实效需“久久为功”,筑牢长效服务的“支点”。实事办在心上,既要解一时之困,更要管长远发展。一些地方设立“办不成事”窗口,建立民意收集、处置、反馈的全链条机制,用制度刚性保障服务质量。这启示我们,要完善“群众点单、政府接单、社会评单”的闭环管理,将群众满意度纳入考核核心权重,推动“问题清单”持续转化为“幸福账单”。同时要集聚人才、技术等资源下沉基层,为乡村振兴注入“智”动能,让民生改善既有温度更有后劲。(栗托)

[责任编辑:李莹]
呵护地球
让爱成长
关爱留守儿童
绿色出行
鲁冰花

关于我们| 网站概况| 法律顾问| 服务条款| 人员查询| 广告服务| 供稿服务| 合作伙伴| 网站声明| 版权所有| 联系我们

有害短信息举报 抵制违法广告承诺书 阳光· 绿色网络工程 版权保护投诉指引 网络法制和道德教育基地 北京通信局 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邮箱:chinajiceng@163.com    电话:010-63607677

京ICP备16016777号-3京公网安备11010802036172号

Copyright© 2016 Chinajiceng.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