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是城市发展的“源头活水”,优质服务则是留住这份“活水”的关键。如今,各地人才竞争早已从“政策比拼”转向“服务较量”,唯有以更贴心、更精准、更务实的服务,为人才解决难题、消除顾虑,才能真正厚植人才发展的沃土,让人才愿意来、留得住、干得好。
优质服务,要在“精准对接需求”上发力。不同领域、不同阶段的人才,需求各不相同。若服务“一刀切”,便难以打动人心。要深入企业、高校、科研院所,通过座谈、问卷等方式,摸清人才在就业创业、科研攻关、职业发展等方面的真实需求。针对高端科研人才,可搭建“产学研协同平台”,打通科研成果转化的“最后一公里”;针对青年创业者,可提供创业培训、资金扶持、场地优惠等“打包服务”,帮他们降低起步门槛。只有让服务精准对接需求,才能让人才感受到被重视,激发他们扎根发展的热情。
优质服务,要在“解决后顾之忧”上用情。人才能否安心干事,生活保障是“关键变量”。不少人才因住房、教育、医疗等问题犹豫不前,这就需要用暖心服务化解他们的“心头事”。在住房方面,加快建设人才公寓,推出差异化购房补贴政策,让人才“住有所居”;在教育医疗方面,开通人才子女入学“绿色通道”,与优质医院合作建立人才健康档案,提供优先诊疗服务。当人才不用为生活琐事分心,就能把更多精力投入到工作中,创造更大价值。
优质服务,要在“营造良好氛围”上深耕。一个尊重人才、鼓励创新的环境,能让人才更有归属感。要加大对优秀人才的宣传力度,通过媒体报道、事迹宣讲等形式,让人才的贡献被看见、被认可,营造“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社会风尚。同时,优化科研和营商环境,减少不必要的行政审批,为人才开展科研、创办企业提供便利;建立容错纠错机制,宽容人才在创新过程中的“探索性失误”,让人才敢闯敢试、大胆创新。
人才聚则事业兴,服务优则人才留。做好人才服务工作,没有终点,只有连续不断的新起点。唯有始终把人才需求放在心上、把服务责任扛在肩上,用更优质、更高效、更暖心的服务,为人才搭建成长成才的舞台,才能让更多人才扎根沃土、绽放光彩,为高质量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栗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