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网小记者
基层门户网

郑州国棉厂:纺织工业遗产的传承与新生

2025-08-26 09:40:49    来源:中国基层网    访问:    

2025年暑假,华北水利水电大学人居科学与设计学院学生肖林、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吴俊仪等,在学校教师范钦栋、李晓燕的指导下,深入郑州国棉厂社区开展工业文化遗产调研。师生团队从城市内部工业遗产现状、蕴含的红色文化、保护利用及传承文化基因等方面,解码这座“新中国纺织工业摇篮”的历史价值与活化实践。

作为新中国"一五"时期重点建设的纺织工业基地,郑州国棉厂见证了这座城市从传统农业城市向工业重镇的转型。如今,随着时代的发展这片承载着几代人记忆的工业遗产,正在保护与利用中焕发新的生机。一栋栋红砖苏式建筑静静矗立。这里曾是郑州国棉三厂的所在地,锯齿形屋顶的厂房、带有尖顶装饰的办公楼,无声诉说着昔日的辉煌。

随着产业结构的调整,部分厂区被改造为文创园区,但仍有大量工业建筑处于闲置状态。华北水利水电大学调研团队在走访中发现,国棉厂现存的工业遗产主要包括:生产区(锯齿形厂房、老式织布机基座),办公区(苏式风格办公楼、大礼堂)和生活区(红砖家属楼、工人俱乐部)。

调研团队发现,厂区内保留着许多具有时代特色的红色文化印记:大礼堂内的红星浮雕、车间墙上的生产标兵光荣榜、家属区里的"工人之家"牌匾,以及在国棉一厂的老厂房外墙上,"艰苦奋斗,自力更生"的标语依然清晰可见,这些字迹记录着一个火热的年代。“这些不仅是建筑装饰,更是一个时代的集体记忆。”带队教师XXX说。

在国棉三厂旧址,部分厂房已被改造为纺织博物馆。馆内不仅陈列着老式织布机,还通过VR技术还原了当年的生产场景。"我们尽量保留建筑原貌,只在内部进行必要改造。"园区负责人介绍,"比如这个锯齿形屋顶,既是对工业美学的致敬,也能提供良好的自然采光。" 除了博物馆,园区还引入了创意工作室、特色餐饮等业态。在保留工业风貌的同时,赋予老建筑新的使用功能。

为了让更多人了解这段历史,郑州正在打造"棉纺路工业遗产廊道"。这条线路将串联国棉一厂至六厂的特色建筑,通过展板、二维码等方式讲述纺织工业发展史。"工业遗产不仅是建筑,更是一种精神。"市文旅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我们希望通过这些活化利用项目,让年轻一代了解父辈的奋斗历程。"


[责任编辑:李莹]
呵护地球
让爱成长
关爱留守儿童
绿色出行
鲁冰花

关于我们| 网站概况| 法律顾问| 服务条款| 人员查询| 广告服务| 供稿服务| 合作伙伴| 网站声明| 版权所有| 联系我们

有害短信息举报 抵制违法广告承诺书 阳光· 绿色网络工程 版权保护投诉指引 网络法制和道德教育基地 北京通信局 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邮箱:chinajiceng@163.com    电话:010-63607677

京ICP备16016777号-3京公网安备11010802036172号

Copyright© 2016 Chinajiceng.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