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年来,滨海县以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中心规范化建设为牵引,在县司法局的积极推动和人民调解工作的深度融入下,创新实施以“窗口有形象、要素有保障、内部有机制、上下有联动、运行有成效、宣传有方向”为核心的“六有”工作法,系统打造“滨纷有解”社会治理品牌。通过空间整合、机制优化与民心凝聚的“三维融合”,有效破解基层治理碎片化难题,推动矛盾纠纷化解实现“只进一扇门、最多跑一地”,为提升县域社会治理效能探索出一条行之有效的路径。
一是窗口有形象:从“多门跑”到“一站解”。滨海县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中心以人民来访接待为基底,整合公安、司法、人社、城管等12家常驻部门及资源规划、市场监督等9家轮驻部门,引入金融、婚姻家庭、物业纠纷等5类专业调解委员会,并集成诉讼服务、检察服务等6大法治资源,打造一窗式受理、一站式接待、一揽子解决“一站式”平台,实现从物理叠加到功能融合的全面升级。
二是要素有保障:从“多头跑”到“精准办。该中心内部科学设置功能分区,以“预检分诊式”导引台为核心,由专业人员进行诉求识别与精准分流。简单问题即时办理,复杂纠纷启动联合研判,有效杜绝群众“来回跑”。全县15个镇(区、街道)综治中心同步升级,构建起“县级终点站、镇(区、街道)级主阵地、村(社区)级前哨所”三级治理网络,切实做到“小事不出村(社区)、难事有序对接调解”。
三是内部有机制:从“一阵风”到“见实效”。为杜绝调解工作“雷声大、雨点小”,该中心构建起“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闭环管理机制。横向贯通:建立“受理—交办—处置—督办—回访”全流程管理体系,确保各环节依法推进、过程可溯、成效可评;纵向到底:明确“镇(区、街道)级处置、县级统筹”权责分工,普通矛盾属地化解,复杂问题提级攻坚,实现“小事不下线、大事不出县”。
四是上下有联动:从“独角戏”到“大合唱”。在“滨纷有解”县级主品牌引领下,各镇因地制宜打造特色子品牌,如滨海港镇“遇四说事”、八滩镇“朱事皆和”等,形成“一镇一品、百花齐放”的治理矩阵。县镇(区、街道)两级协同发力,有效破解基层治理中“多头管理、责任虚化”的困境。
五是运行有成效:从“要我管”到“我要管”。该中心成立以来,县镇(区、街道)两级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累计调处矛盾纠纷985件,调解成功率达95%以上。更为深刻的是治理理念的转变:县住建局在该中心主动设立“物业纠纷专窗”,每月派专员驻点;县司法局组织律师团队常态入驻该中心,每周固定3天坐班,今年以来,已提供免费法律咨询200余次。各部门从“被动参与”转向“主动作为”,彰显出品牌的生命力与公信力。
六是宣传有方向:从“知品牌”到“信品牌”。该中心坚持“宣传为民、化解靠法、服务暖心”的导向,通过多渠道传播推动“有纠纷、找综治”理念深入人心。宣传不靠口号,而是依托每一次公正、高效、有温度的诉求处置,让群众在体验中积累信任,在实践中形成认同,真正将“滨纷有解”变为群众解决矛盾的首选路径。
“六有”是一个有机整体。“滨纷有解”品牌是空间融合破壁垒的“前哨站”;是机制运行法治化、民心凝聚常态化的“补给站”;是致力于群众排忧解难的“暖心站”。在滨海县司法局的统筹协调和广大人民调解员的共同努力下,该品牌已成为滨海县化解矛盾纠纷、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平台,充分展现了新时代“枫桥经验”在滨海的生动实践。(高尚 仇荣根 成效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