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6月以来,新化北控水务有限公司驻天门村乡村振兴驻村工作队(以下简称“工作队”)紧紧围绕乡村振兴战略目标,以“八个推动”为行动指南,带着责任、使命与真情,迅速融入天门村,从建强组织到防止返贫监测,从产业谋划到为民解忧,一幅生机勃勃的乡村振兴画卷正在这片土地上徐徐展开。

党建铸魂,筑牢乡村振兴“主心骨”
乡村振兴,关键在党。工作队深知,一个坚强的党支部是带领村民走向共同富裕的“桥头堡”。驻村伊始,工作队便上门入户,遍访了常住村内37余名党员,广泛听取意见建议,凝聚发展共识。
为顺利接过帮扶“接力棒”,工作队积极与村“两委”进行全方位工作交接,系统梳理天门村的村情村貌与发展脉络,因地制宜制定了清晰的“两年规划”和“年度计划”。驻村以来,已发展预备党员1人;第一书记刘鹏带头讲党课3次,组织学习党中央精神,不断提升党员思想觉悟。同时,工作队大力实施“领头羊”计划,走访优秀党员、致富能手26余人,通过政策宣讲、经验分享等方式,激发乡村内生动力,为稳岗增收、创造就业岗位奠定坚实基础。
精准监测,织密防止返贫“保障网”
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的底线,是工作队坚守的“基本盘”。北控水务公司精挑细选30名得力干将与全村115户脱贫户和监测户结对,截至目前已完成两轮集中走访。他们详细记录每户的生产生活状况,宣讲帮扶政策,建立“一户一档”帮扶台账。
工作队联合村“两委”建立每月防返贫研判会制度,对重点对象逐户“画像”。对于2025年8月18日上门入户了解到突发重大疾病癌症患者廖贻云户的基本情形后,工作队迅速反应,8月27日将其及时识别纳入监测户,并于9月1日落实低保救助政策,同时后盾单位对其进行了关怀慰问;对于未消除风险的监测户伍贤章,工作队会同村支两委通过研判,结合其自身家庭实际情况,通过提供保洁公益岗位,帮助其稳定增收,确保“3+1”保障到位,牢牢守住了民生底线。
教育赋能,点亮困境学子“希望灯”
教育是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根本之策。在走访中,工作队重点关注到两名事实无人抚养的孤儿陆某和廖某,他们分别正处在“小升初”和“高升本”的人生关键期。
消息传回公司,北控水务总经理周智琳当场表态,对陆某进行“一对一”教育帮扶,个人主动承担其从初一至完成所有学业的全部学费,并鼓励他心无旁骛、学业有成。这段“帮扶佳话”在天门村传开,温暖了无数乡邻。同时,公司分管乡村振兴工作的总支书记邹伟华也对帮扶对象廖某倾注心血,不仅个人捐赠慰问金资助其上大学,更在思想、学习、生活上给予亦师亦友的真切关怀,用真情照亮了学子的前行之路。
产业筑基,打出乡村发展“组合拳”
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工作队与村“两委”一道,走遍了天门村的山川田地,摸清资源底数,最终确定了“稳粮保供为主,特色产业增效”的发展路径。
围绕水稻、养殖等传统产业制定提质计划,并积极探索成立合作社,发展黄精、玉竹和茶叶等特色种植。工作队还组织5名党员代表和农户代表到油溪桥村考察,学习“龙头企业+基地+农户”的成功模式,深入论证农产品加工、乡村研学等新业态的可行性。目前,工作队正积极向上争取项目资金,用于修建下沙组小官冲人行桥和修复白水洞河堤,旨在改善民生,为产业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真情服务,当好人民群众“贴心人”
工作队不仅谋大局,更办实事,用脚步丈量民情,用行动温暖民心。
当得知脱贫户伍玉君家中有八头六百多斤的壮猪苦无销路时,工作队千方百计寻找买家,多方寻找对接,最终帮助其全部优价售出,伍玉君夫妇连声道谢,逢人便夸工作队好。此外,帮助农户销售农产品(累计销售生猪12头共计1880斤猪肉、150斤黄牛肉)、打扫卫生、干农活、运货物、收稻谷……这些已成为工作队融入百姓生活的日常。工作队员们扑下身子,沉在村里,真正走进了天门村千家万户的心坎里。

从调研村集体经济——五运六气公司,到推进“军冲水渠”项目现场勘察,再到深入网格召开院落会宣讲政策,工作队的身影活跃在天门村的每个角落。他们正以“成功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决心,既做看得见、摸得着的实事,也做打基础、利长远的好事,全心全意地为天门村的振兴未来奉献着智慧与力量。
供稿 | 彭剑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