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服务“一带一路”倡议与“健康丝绸之路”建设中砥砺前行,江西中医药大学团队携手印度尼西亚合作伙伴跨海越洋,将荣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的热敏灸技术带到印尼,为当地女性健康事业注入中医力量,更在跨文化交流中架起中医药走向世界的青春桥梁。
▲图1为团队成员(黄瑞辉)向印尼友人赠送艾条
2024年7月,团队首次赴印尼开展热敏灸主题讲座,在邀请当地学生体验热敏灸疗法时敏锐发现印尼女性面临的严峻健康挑战——产后尿潴留发病率远超世界平均水平,每4名产妇中就有1人受此困扰,若治疗不及时可能引发膀胱损伤、致命性子宫出血等严重后果。而当地依赖的西医导尿术因侵入性特点,常遭患者恐惧拒绝。面对这一亟待解决的健康难题,团队迅速锁定目标——利用热敏灸“无创、高效”的独特优,精准服务印尼女性产后康复。确定了热敏灸治疗印尼女性产后尿潴留为主题的研究方向。这一决策不仅响应了当地民生需求,更成为中医药服务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的生动实践。
▲图2为团队举办“热敏灸跨国传艾·本土化实践启航”灸条赠予仪式
青年智慧在此闪光。在推广过程中,团队通过与印尼本地医院合作、发放百余份问卷调研,精准识别出三大阻碍:印尼民众对艾烟接受度低、操作规范性要求高、当地“羞体原则”的伦理文化差异。为此团队突破文化壁垒,构建本土化传播路径,创新性提出“文化做加法——操作做减法”策略,量身定制本土化方案:
破解艾烟关: 精选高纯度陈年艾绒制作无烟艾条,配合便携式艾灸排烟机,并优化治疗场所通风;
简化操作关: 精心编制中印尼双语图文操作指南,由印尼籍队员参与翻译校核,大幅降低学习门槛;
尊重文化关: 创新采用远端取穴法确保疗效同时严守遮蔽规范,推行同性操作员服务模式,赢得当地助产士及社区高度认可。同时,团队巧用印尼传统图饰包装灸具,就地取材用当地Juma生姜(与中国生姜同源)制作隔姜灸材料,以文化共鸣增强民众接受度,实现从“中医输出”到“医疗共生”的跨越。
▲图3为团队成员科学研究的热敏灸操作指南
▲图4为热敏灸技术在印尼诊所实地推广
践行使命担当,助力中医药国际化。团队在实践中将理论具现化,经过不断努力和尝试成果接踵而至:2025年5月27日: 团队主讲的“热敏灸:产后尿潴留的绿色解决方案”主题讲座登上《印度尼西亚日报》,现场听众反响热烈,评估问卷验证项目可行性;2025年7月起: 成功与印尼多地基层诊所达成合作协议,热敏灸疗法开始惠及更多普通家庭;2025年7月29日: “热敏灸跨国传艾·本土化实践启航”热敏灸跨国传播主题活动成功举办,团队向印尼合作伙伴及民众赠送特制灸具与双语手册,友谊与健康同行。
▲图5为团队成员(DELFIVIJJAPARAMITA)向印尼助产士示范远端取穴法
青春担当,让中医智慧惠泽八方。从响应“一带一路”倡议出海,到直面文化差异破局;从精准对接民生痛点,到构建可复制的推广模式,江西中医药大学青年学子以热敏灸为媒,传递跨越国界的健康关怀与文明互鉴。 他们用行动证明,青春力量是推动中医药“走出去”的生力军。未来,团队将继续深化技术实证与文化传播,致力于将“中印尼经验”打磨成可推广至更多“一带一路”共建国家的中医药国际化范本,让源自中国的艾草馨香,持续温暖世界更多角落。(作者:江西中医药大学 肖诺、黄瑞辉、代悦瑶、肖云昊、DELFIVIJJAPARAMITA 、顾楠、张海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