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网小记者
基层门户网

财政与税收学院:“数据赋能季节性农产品供销实践”团队深入调研无锡阳山水蜜桃

2025-08-17 14:34:50    来源:中国基层网    访问:    

一审(社会实践团队指导老师):刘家成

二审(校团委负责老师):张周驰

2025年7月26日至7月27日,南京财经大学财政与税务学院“数据赋能季节性农产品供销实践”团队前往江苏省无锡市惠山区阳山镇桃源东路优优果园开展了为期两天的水蜜桃产业专题调研。团队通过实地考察桃林种植基地、与果园负责人罗老板深度访谈、参与电商直播运营流程等方式,全面探寻阳山水蜜桃从种植到销售的全链条运作模式,思考电商时代传统农业产业供销路径的转型现状与未来前景。

直播带货拓销路,数字浪潮促转型

队员们走进郁郁葱葱的阳山水蜜桃种植基地,沉甸甸的果实挂满枝头,空气中弥漫着清甜的果香。拥有15年水蜜桃种植经验的罗老板向调研团队介绍,阳山水蜜桃的品种布局极具科学性,形成了完善的早中晚熟品种体系。“6月10日到6月底是京红、日川、朝阳、霞晖等早桃的天下,7月初至7月中旬白凤唱主角,7月中旬到8月10日则是湖景的主场,晚湖景能持续到7月27日左右。”罗老板指着不同区域的桃树解释道。

图为张钟文正在采访罗老板 赵零露供图

调研团队通过核算发现,优优果园120亩的种植规模背后,是一笔精细的成本账。果园仅租地成本每年就达54万元,人工成本更是高昂,“临时工每天最多工作4小时,按100人算,一个月人工费就可能达60万元。”罗老板坦言,前四年纯投入无收益是常态,因为桃树需4-5年才能进入盛果期,且每四年要砍掉老桃树重植,回本周期漫长。

与10年前相比,阳山水蜜桃的销售格局已发生颠覆性变化。“以前主要靠大卖场,现在线上线下全渠道发力,线上有抖音、京东、淘宝等,线下有经销商、超市、水果店等。”罗老板表示,电商的蓬勃发展让农产品年销量达到10年前的5-10倍,直播带货也成为了当下重要的销售方式,而消费者们对直播中强调的绿色食品认和正宗产地元素认可度很高。

图为赵零露正在与电商平台“达人”交谈 陈宇萱供图

调研中,团队发现产业面临多重挑战。天气是最大的不确定因素,“自然灾害谁也没办法,95%的时候供不应求,但天气一变可能就无法卖出去。”罗老板无奈地说。产销不对称、保鲜技术不成熟、品牌保护难等问题也亟待解决,“政府虽支持保鲜技术研究,但农户单独投入太高,区块链溯源虽有应用,假货还是防不胜防。”

此次调研让团队深刻体会到,阳山水蜜桃产业的发展历程,是传统农业拥抱数字化的生动缩影。从人工采摘到智能化种植,从大卖场销售到直播带货,新农人罗老板们用坚守与创新,在成本与收益、传统与现代之间寻找平衡。消费者对绿色、溯源、正宗产地的关注,也推动着产业向更规范、更透明的方向发展。

图为团队成员与果园相关负责人的合影 赵零露供图

田间劳作保品质,汗水浇灌“甜蜜业

次日,南京财经大学暑期社会实践小分队深入阳山水蜜桃主产区,与当地小农户面对面交流,从他们的日常劳作与真切讲述中,探寻这一特色农产品产业发展现状背后的酸甜故事。

“凌晨3点多就得起床摘桃,一直忙到晚上7点半才回家吃饭。”在阳山水蜜桃的种植园里,农户的话语道出了这份“甜蜜事业”背后的辛劳。当地农户坚持用优质肥料培育桃子,将豆饼碾碎后作为肥料施用,“只要桃子好、桃子大,再多投入也值得。”一位农户笑着说。

这种精耕细作的理念体现在种植的每个环节。4月疏果时,农户会严格控制每棵树的结果数量,“一个分枝只留一两个桃子,这样才能长得大”,正是这份用心,让他们种出的桃子个头远超他人。而这样的劳作,从疏果、套袋到采摘、分拣,贯穿大半年,全靠农户亲手完成。“我们自己干活不算人工成本,这才能有收益。”农户坦言道,若是雇人,45元一小时的工钱会让成本陡增,面临亏钱的风险。

图为团队成员与小农户交谈 史历供图

“现在全靠线上卖,快递寄走的比以前多太多了!”谈及销售变化,农户们深有感触。十几年前,他们骑着摩托车把桃子运到市区菜场,按斤称着卖;如今,手机微信成了主要销售渠道,老顾客线上下单,通过快递发往各地,销量比过去翻了两倍多,当地小农户靠着“自己干”,十几亩地一年纯利约十几万。当然运输难免会出现差错,为了维护口碑,农户们在售后上也毫不含糊,“只要有客户说桃子坏了,不用多解释,直接补差价。”一位农户说。

然而,红火的销售背后却也藏着行业乱象。有人上门租农户的桃园场地直播,承诺每天给钱,但卖的却不是阳山水蜜桃。“我们坚决不同意,怕砸了自家招牌。”农户发声道,这些假货以“买一送一”等噱头吸引顾客,让真正的阳山水蜜桃声誉受损。

然而对于智能技术,老一辈农户并不能熟练运用。“六十几岁的人哪会用那些?”他们坦言道,小农户没精力也没资金搞智能化,能靠双手把桃子种好、卖好,赚点辛苦钱,就已经心满意足。

队员们在实践中感悟到,阳山水蜜桃的故事,是无数农户用汗水书写的奋斗史,也是农产品在时代变迁中面临机遇与挑战的缩影。如何守护好这份“甜蜜事业”,让真品质抵挡住假流量,仍是需要思考的课题。(通讯员 陈宇萱 赵零露)

[责任编辑:辛文]
呵护地球
让爱成长
关爱留守儿童
绿色出行
鲁冰花

关于我们| 网站概况| 法律顾问| 服务条款| 人员查询| 广告服务| 供稿服务| 合作伙伴| 网站声明| 版权所有| 联系我们

有害短信息举报 抵制违法广告承诺书 阳光· 绿色网络工程 版权保护投诉指引 网络法制和道德教育基地 北京通信局 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邮箱:chinajiceng@163.com    电话:010-63607677

京ICP备16016777号-3京公网安备11010802036172号

Copyright© 2016 Chinajiceng.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