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提升学生应急救护技能,普及实用急救知识,8月6日,中南大学商学院椒林薪火·筑梦引航团在邵阳市洞口县椒林村为七彩椒林“未来之星”夏令营的孩子们开展了以学习“八字包扎法”为核心内容的急救包扎课程,为学生们带来一堂别开生面的安全技能培训。
(支教老师细心教学 朱晴雪 供图)
理论融合实操,拆解包扎要点
多功能厅内,老师首先进行理论知识的讲解,结合“八字包扎法”的操作视频为学生介绍这种包扎法。从该包扎法的适用范围,到操作前伤口的评估,以及敷料、绷带等材料的准备,再到具体包扎步骤等流程,层层拆解,分别讲解每一步操作的细节,为学生后续实操打下良好的基础。随着视频播放完毕,理论讲解也进入了尾声。为了让学生更清楚地了解实际操作时应该怎么做,老师邀请助教老师作为自己的搭档,给助教老师用“八字包扎法”进行包扎:“同学们,助教老师的手受伤了,现在老师来给她进行包扎,大家一定要仔细观察,待会才能给自己的搭档进行正确、规范的包扎哦!”老师一边仔细包扎,一边提醒学生们注意操作中的小细节:绷带缠绕的方式,缠绕的松紧度,敷料的放置位置等等。孩子们坐在台下,听得十分认真,有的孩子已经跃跃欲试,迫不及待地想要“大展身手”了。
(同学们进行实践操作 余馥含 供图)
从模拟到掌握,技能初显成效
在老师的组织下,学生们迅速两两分组,化身为彼此的“小伤员”和“急救员”。多功能厅内瞬间热闹起来,绷带翻飞,讨论声此起彼伏。起初的操作并不如想象中顺利。但孩子们的学习热情高涨,遇到问题便主动举手请教。支教老师们穿梭于各组之间,俯身耐心指导:“这里需要再绕一圈,形成完整的‘8’字”,“松紧度要适中,太松会脱落,太紧会影响血液循环”…… 一个个关键要点在实践纠错中被反复强化。在老师手把手的指导下,孩子们的动作逐渐从生涩变得流畅。绷带在手腕、手肘、膝盖等关节部位精准地画出“8”字轨迹,缠绕的松紧度也掌握得恰到好处。看着自己亲手为同伴完成的、有模有样的包扎成果,孩子们的脸上绽放出灿烂的笑容和满满的成就感。
(小“伤员”展示队友包扎成果 余馥含 供图)
这堂别开生面的急救包扎课,将专业的应急救护知识成功转化为椒林村孩子们触手可及的实用技能。它不仅让“八字包扎法”这一守护关节安全的关键技术走进了乡村夏令营的课堂,更在孩子们心中悄然播下了应急自救与互助关爱的种子,有效填补了乡村儿童在急救知识领域的空白,极大地提升了孩子们的安全意识和应对突发状况的能力,是守护“未来之星”健康成长的重要一课。(通讯员:梁雅琳 刘一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