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网小记者
基层门户网

溯史追光 守遗传韵 安徽职业技术大学“凤韵红承‘遗’熠生辉”实践团文脉探赜之行纪实

2025-07-09 09:16:39    来源:中国基层网    访问:    

凤栖沃土寻文脉,青衿载梦续鸿篇。淮水汤汤,润泽皖北沃土;鼓韵悠悠,传唱千载风华,6月30日至7月4日,安徽职业技术大学“凤韵红承 ‘遗’熠生辉”凤阳实践团,开启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调研之路。当实践团的足迹循着历史的纹路,踏上凤阳这片钟灵毓秀之地,文化的厚重与时代的脉搏在此激荡,非遗的璀璨与红色的炽热在此交融。实践团师生以赤子之心为笔、以实践足迹为墨,以文心叩问岁月,以赤诚对话文明,在历史的褶皱里探寻文化基因,于时代的浪潮中书写青春诗行,展开了一场跨越时空的文化对话。

对话“历史长河” 赓续“忆”往开来的奋进力量

凤阳寻迹,遗韵流芳。斑驳的城墙镌刻着岁月痕迹,飞檐斗拱间流淌着历史的韵律。实践团成员踏着时光的辙印,漫步凤阳街巷,仿若踏入一卷徐徐展开的千年长轴,探寻钟离古国的兴衰密码,领略凤阳明中都“规制之盛,实冠天下”的磅礴气象,抚摸着城墙粗糙的肌理,指尖传来的不仅是历史的厚重感,更是跨越时空的文明回响。穿梭于明中都遗址的苍苔古道,砖石斑驳处,镌刻着六百年前大明王朝的盛世风华,夯土残垣间,诉说着朝代更迭的沧桑故事,恍若窥见朱元璋“命天下名材至京”营建帝都的宏大叙事。钟楼飞檐下的铁马依旧吟唱着洪武年间的风烟,见证这座古城从“淮畔都会”到“帝王之乡”的沧桑嬗变。历史的星河璀璨,每一颗星辰都凝聚着先辈的智慧,在青年们心中播撒下文化自信的种子,立志要让古老文明在新时代焕发新生,成为文明长卷的续写者。

实践团成员感叹:“原来历史不是尘封的典籍,不是教科书上的铅字,而是砖缝里蔓延的青苔,是檐角下呢喃的春燕。”

对话“改革热土” 解码“毅”勇开拓的精神密码

赤印燃情,岗起新程。从历史纵深中解码小岗精神,见证着改革精神的代代传承。在小岗村里感悟“扎根力量”,实践团师生驻足沈浩同志先进事迹陈列馆,泛黄的契约、陈旧的农具、珍贵的影像,将那段波澜壮阔的改革岁月娓娓道来。在土坯屋里触摸“时代温度”,梧桐树荫下,18枚红手印依然滚烫。成员们凝视这份"生死契约",仿佛穿越回1978年那个冬夜,油灯摇曳下,蘸满红泥的手指按下的不仅是对温饱的渴望,更是打破桎梏的勇气与开天辟地的担当。在小岗农家聆听“破冰勇气”,成员们围坐在斑驳的木桌前,听大包干带头人严金昌老人缓缓翻开记忆,讲述“大包干”从诞生到推广的蜕变历程,感受“敢为天下先”精神如何点燃中国农村改革的燎原星火,感受红色基因在乡村振兴中的蓬勃生命力,立志在新时代的浪潮中勇立潮头,成为改革创新的践行者。

实践团成员感叹:“原来改革不是宏大的叙事,而是锅台上跳动的火苗,是普通人在命运转折处那纵身一跃的决绝。”

对话“非遗匠心” 续写“遗”脉相承的文化新篇

凤舞丹青,鼓震乡音。文化瑰宝在时光中摇曳生姿,非遗之美在岁月中积淀传承。实践团先后对话凤画传承人与凤阳花鼓艺人,在笔墨流转与鼓点跃动中,触摸非遗脉络,聆听文化回响。推开木门,墨香与古韵交织,凤画传承人唐勤智老师展开一幅《丹凤朝阳》,以 “蛇头龟背、鹤腿鹰嘴”的独特造型密码为引,讲述“九尾十八翅”背后的吉祥寓意。他现场挥毫示范,从勾勒凤喙到晕染尾羽,行云流水的笔触让古老技艺跃然纸上,在其指导下,成员们执起画笔,让传统纹样在青春笔触中焕发新生。鼓声骤起,实践团转至花鼓传承基地,表演者以鼓为喉、以槌为笔,演绎出“说凤阳,道凤阳”的千年绝唱,清脆的唱腔裹挟着淮河两岸的风土人情,在青砖黛瓦间久久回荡。成员们躬身学习花鼓技艺,在一次次鼓槌起落间解锁花鼓韵律。实践团读懂非遗传承背后“择一事终一生”“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的匠心坚守,立志将这份东方美学的瑰宝带向更广阔的天地,成为非遗文化的传播者。

实践团成员感叹:“原来非遗不是冰冷的名录,不是展柜中的标本,而是跃动在指尖的生命力,是掌纹里流淌的温度。”

历史光芒照亮前路,非遗薪火生生不息。当奋进的步伐与历史的长卷同框,当少年的笔触与千年的风华共鸣,当青春的热忱与文明的薪火相遇,当时代的使命与文化的传承交融,当创新的浪潮与传统的根脉相拥。凤韵红承‘遗’熠生辉”凤阳实践团文脉探赜之行是一场与历史的深情对话,一次对红色精神的虔诚追寻,更是一份匠心传承的青春承诺。

实践团师生在凤阳这片土地上,以镜头定格匠心瞬间,用文字镌刻文化温度,以“青春视角”激活非遗传承的新活力,在历史与现实的经纬间编织出绚丽的文化图景。今后,实践团将继续用脚步丈量历史厚度,以匠心守护文明火种,让青春脉搏与非遗心跳同频共振,续写中华文明新的注脚,以实际行动诠释着“为往圣继绝学”的担当,让中华文化瑰宝在新时代绽放出更加夺目的光芒,为文化的星河增添一抹亮丽的青春光彩。(作者:章婧婷 李宏林 沈天明)


[责任编辑:辛文]
呵护地球
让爱成长
关爱留守儿童
绿色出行
鲁冰花

关于我们| 网站概况| 法律顾问| 服务条款| 人员查询| 广告服务| 供稿服务| 合作伙伴| 网站声明| 版权所有| 联系我们

有害短信息举报 抵制违法广告承诺书 阳光· 绿色网络工程 版权保护投诉指引 网络法制和道德教育基地 北京通信局 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邮箱:chinajiceng@163.com    电话:010-63607677

京ICP备16016777号-3京公网安备11010802036172号

Copyright© 2016 Chinajiceng.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