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9日,温州医科大学仁济学院“红石榴”暑期实践团赴瓯海区瞿溪民族团结服务站,启动为期10天的暑期支教活动。旨在将反诈教育创新融入民族文化传承,在青少年心中筑牢安全防线于民族认可的双重基石。
“红石榴”实践团面向土家族、穿青人、布依族等多个少数民族小学生,以“多元文化交融·成长实践赋能”为行动纲领,搭建跨民族交流平台。课程设计中,“手势魔法师:民族舞的指尖密码”作为去年热度项目再度开课。维吾尔族旋转手势的奔放、傣族孔雀舞指的柔婉,在文化基因解码中成为民族团结的无声纽带。舞蹈教师指出:“指尖律动既是文化传承载体,更为不同民族孩子创造了共情场域。”
“沉浸式反诈教育”成为本次实践的最大亮点。支教组长孙馨园介绍,团队开发系列情景剧课程,通过“诈骗场景还原—危害具身体验—防御策略内化”三阶教学法,将法律知识转化为青少年可感知的行为指南。
维吾尔族阿迪莱感概:“情景剧让我看清诈骗‘陷阱’的本质!”其角色从受教者蜕变为“反诈宣讲员”,在课间向低年级学生传授防诈要点。这种“少年教育少年”的同伴传播模式,使安全防线在民族学生间自主延伸,更深化了互助情谊。
“红石榴”团队将持续以瞿溪为实践基地,深化“知识为舟、文化为帆”的赋能范式,在青少年心田播撒文化自信与法治精神的种子,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注入青春动能。(王懿笑 邱祥龙/文 王治璇/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