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国家大力倡导青年积极投身社会实践,为乡村振兴注入青春力量的时代背景下,鼓励广大青年在社会实践中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在实践中了解国情、感知社会、热爱家乡。青衿善洲社会实践团队积极响应号召,成员们一同前往杨善洲故乡保山施甸县姚关镇,以“寻访红色根脉·赋能乡村振兴”为主线,深入挖掘杨善洲精神的时代内涵,探寻其精神与基层治理、生态保护、青少年教育的融合路径。
追寻足迹:从林场到村落,探究精神密码
实践团队首站抵达杨善洲干部培训学院开展调研活动。经向游客及当地居民发放问卷,并通过对收集数据的深入分析发现,杨善洲22年荒山变绿洲的事迹在本地知晓率高达98%,但其精神对于青年群体价值观塑造的引导作用有待进一步加强。
在善洲林场,团队在林场场长姜琨的带领下深入林下中草药种植基地,实地了解林下生态产业的发展情况。姜场长向团队成员说:“善洲林场不仅是生态奇迹,更是一座‘精神富矿’。我们将继续以善洲精神为引领,积极探索林下生态的多元化发展”。之后,姜场长带着团队到了林场场部,与副厂长赵虎进一步了解他与杨善洲老书记一起工作的岁月及林场未来发展思路。赵副场长介绍:“老书记留下的不仅是5.6万亩森林,更是一套‘靠山养山、绿富双赢’的发展理念。之前曾探索过林下养鸡,因气温等多种原因,成活率太低,没有成功。目前,依托科研团队,正在探索林下种植中药材,现尝试滇黄精、重楼、西洋参、蜘蛛香、何首乌等一百多种中药材种植,一旦试种成功,附近村民收入有望大幅提升”。姜场长补充到,下一步还将探索林菌种植。团队成员不禁感叹:“从‘植树人’‘护绿人’到送宝人,杨善洲精神正以产业化的形式延续生命力。”
离开林场后,实践团队先后走访了陡坡村的大柳水和大寨自然村、摆田村、雷打树村。在陡坡村副主任杨艳先的带领下,实地考察了杨善洲故居、杨善洲精神传承馆、千年古树林等地,考察发现杨善洲老书记的家乡拥有集红色、历史人文及自然资源于一身的资源,通过开发红色+绿色旅游,可对乡村全面振兴将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
深入基层:聚焦治理与教育,激活精神动能
为深入探究杨善洲精神在基层治理中的实践价值,团队先后与姚关镇政府办公室负责人蒋富江、多家村委会书记、副主任等村干部进行访谈。蒋富江介绍:镇政府为全面提升村民的获得感、幸福感,通过异地搬迁、规划旅居村、善洲小镇及红色水乡发展旅游业,实现村民增收的目的。
实践团队深入姚关镇,通过问卷调查及入户访谈,了解小学生对杨善洲精神的认知程度,及各学校在青少年中开展红色和爱国主义教育的情况和具体实践。
青衿善洲调研队以脚步丈量善洲足迹,用行动彰显青春担当,在实践中将红色精神转化为乡村振兴的鲜活力量。22年坚守,一生赤诚。正如团队成员所言:“老书记教会我们,精神的传承不在口号,而在每一棵种下的树、每一件做实的事。”这支青年队伍将继续深耕乡土,让杨善洲精神在新时代绽放更璀璨的光芒。(云南国土资源职业学院 魏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