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组织工作会议指出,要把青年干部放到基层和艰苦地区多“墩墩苗”,把基础搞扎实。青年干部“墩苗”,墩的不仅是向下扎根的成长姿态,更是淬炼本领的必修课程。新时代的青年干部,唯有在乡村振兴的火热实践中磨砺意志,在急难险重的任务中锤炼担当,在群众智慧的沃土里汲取养分,方能将“书卷气”转化为“泥土香”。
秉一种“俯首倾听是为尊”的姿态,扎根基层沃土,厚植为民情怀。“墩苗”是青年干部成长的必经之路。基层是最好的课堂,群众是最好的老师,深入田间地头、社区小巷,与群众同坐一条板凳,才能听懂“方言土语”、感知急难愁盼。正如焦裕禄在兰考治沙时“墩”出治水良策,黄文秀在百坭村“墩”出脱贫路径,只有放下架子、扑下身子,在走村入户中了解民情,在促膝长谈中倾听民意,才能将理论转化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我们青年干部要像种子一样扎根基层土壤,真正融入基层、融入群众,才能培养出真挚的为民情怀,筑牢理想信念的根基。
经一番“吹尽狂沙始到金”的磨砺,经风雨见世面,锻造实战本领。“墩苗”的本质是实践练兵。实践出真知,磨砺长才干,复杂环境是提升履职能力的“练兵场”。我们青年干部要敢于到矛盾最集中的地方去,到工作最难开展的地方去,主动啃“硬骨头”、接“烫手山芋”。在乡村振兴一线协调矛盾,在防汛抗旱现场组织救援,在就业车间调研政策落地……通过一次次直面矛盾、解决问题,积累基层工作的“方法论”,从“政策小白”成长为协调产业、资金的“多面手”,印证“实践长才干”的硬道理。
历一场“寻思沉潜在深海”的求索,沉淀思考升华,实现蝶变跃升。“墩苗”不是简单经历叠加,而是知行合一的淬炼。基层工作,不仅要“脚”动起来,更要“手”动起来,用脚丈量土地,用手书写经验。浙江“90后”镇干部总结的“民情地图”工作法,为怎样才能“墩而有思”做了最好的示范。青年干部“墩苗”时,要善用“复盘思维”,将走访笔记转化为调研报告,把零散经验系统化为工作方法,把群众智慧提炼成工作举措,在沉淀中实现“墩苗”到“拔节”的质变,真正扛起新时代重任。
“墩苗”是青年干部成长的必由之路,也是组织培养干部的重要方式。我们青年干部要珍惜“墩苗”机会,以“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的历史担当,在基层实践中经风雨、见世面、壮筋骨、长才干,在服务群众中践行初心使命,在攻坚克难中彰显担当作为。(重庆市忠县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陈怡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