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基层网讯“必须治!您把我们养大,我们怎么可能在您生病时退缩!”“可手术费少说也要八九万,我都这把年纪了,何必再花这个钱?孩子还要上学……”
窗外寒风冷雨,屋里虽然暖和,郭大爷一家人的心头却像压了块石头。他体内的主动脉瘤和血栓,如同一颗“定时炸弹”,让全家陷入两难:儿子小郭坚持治疗,不愿留下“子欲养而亲不待”的遗憾;而郭大爷却顾虑重重,生怕拖累家人,落得人财两空。
“你们先别急,看看有没有医保,或者买了其他补充保险。”主治医生的一句话点醒了小郭。他想起,年初在缴纳2024年度城乡居民医保时,受党员志愿者政策宣传的启发,为父亲多投了一份“湖南爱民保”。“每年保费一百多元,能提供数百万元的保障”——当时的宣传语言犹在耳。小郭立刻拨通了岳塘区医疗保障局的电话。
这是我第一次接到小郭咨询时,听到他讲述的当时情景。了解情况后,我为他做了初步测算:经过基本医保和“湖南爱民保”报销,个人承担部分预计不到总费用的一半。我还提醒他,如果术后自付费用仍然过高,我们可以协助对接民政部门,争取更多救助。半个月后,小郭再次来电,语气中带着欣慰:“周姐,手术很成功,我爸恢复得不错,谢谢您!”最终结算显示,总费用八万余元,城乡居民医保报销三万余元,“湖南爱民保”又报了一万多元,结果与我之前的测算基本一致。压在全家心头的石头,终于落了地。
这份来自郭大爷一家的真诚感谢,让我从2024年冬天记到现在。康复后的郭大爷,也主动成了社区里的“医保宣传员”,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告诉老伙伴们参保的重要性,成了我讲解政策时的“最佳搭档”。
医保改革的温度,正是体现在这些普通人的故事中。它不只是数据和条文,更是流淌在百姓之间的暖流。从事医保工作多年,我每年都能感受到政策的新变化,而方向始终如一:一切为了人民。
2020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深化医疗保障制度改革的意见》,明确提出要建立以基本医疗保险为主体,医疗救助为托底,补充医疗保险、商业健康保险、慈善捐赠、医疗互助共同发展的医疗保障制度体系。在基层工作中,我们不仅见证了医保体系的日益完善,也亲历了“湖南爱民保”“湖南医惠保”等商业保险产品的持续优化。
在政府引导下,商业保险的保障内容不断丰富。更值得一提的是,湘潭已逐步打通了基本医保与商业保险之间的结算壁垒。今年以来,全市定点医院已实现基本医保、大病保险与“湖南医惠保”一站式结算全覆盖。群众出院时,即可同步完成两类报销,彻底告别了“多头跑、来回交”的烦恼。
(周利 口述 熊婷 通讯员 黄煜彬 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