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网小记者
基层门户网

文风不实是弊,当除!

2025-11-24 16:45:12    来源:中国基层网    访问:    

北齐颜之推在《颜氏家训》中记载,有位博士讲解《论语》时,将“叔孙武叔毁仲由”的“毁”字强行解读为“毁坏”,还杜撰“仲由因勇力犯上被毁坏”的荒诞依据。尚书令邢邵当场驳斥:“此乃诋毁之意,何来毁坏之说?”最终这位博士因治学不端、敷衍塞责被罢黜。这则典故虽未直指抄袭,却道出了文风不实的本质——以虚代实、以假充真,其危害不亚于抄袭,至今仍发人深省。

公文作为政策落地的桥梁、政务沟通的纽带、民生诉求的回音壁,字字关联治理效能,句句承载政府信誉。若将公文写作异化为“搭积木”式的拼凑游戏,把“借鉴”变成“照搬”、将“参考”沦为“套改”,看似省时省力完成任务,实则是对公共职责的漠视。这种不实文风会导致政策解读出现偏差、工作部署衔接脱节,更会让群众从“空洞文稿”中感受到形式主义,动摇政府公信力的根基。

文风不实从来不是单纯的文字问题,而是深层次的作风问题。近期,多地开展的“文风整治专项行动”中,曝光了诸如“照搬外地方案未改地名”“年度总结重复往年数据”等典型案例,对相关责任人严肃追责。这些举措释放的鲜明信号是:对“虚话套话”零容忍,对“敷衍应付”不迁就,唯有以文风整治撬动作风转变,才能避免“张冠李戴”的治理闹剧,夯实为政之基。

文风不实现象屡禁不止,根源并非单纯的个人能力不足,而是部分地方存在“重材料轻实绩”“重形式轻实效”的导向。有的单位将公文数量作为考核指标,层层摊派写作任务;有的领导对文稿“求新求奇”,却不关注内容是否贴合实际。当基层干部陷入“白天忙事务、晚上写材料”的“文山困局”,当“突击要稿”“反复改稿”成为常态,“抄模板”“拼内容”便成了无奈之下的“捷径”。

根治文风不实之弊,不能仅停留在“改文稿、追责任”的表面,更需以“破立并举”的思路从源头破解。一要健全“分级审核”机制,明确起草人、审核人、签发人的责任链条,实行“谁执笔谁负责、谁把关谁担责”,从流程上杜绝“走过场”;二要深化“基层减负”行动,科学设定考核指标,严控“不必要的文稿”“重复性的报告”,让干部有时间深入调研、扎根一线;三要强化“能力提升”工程,通过专题培训、案例研讨、师徒结对等方式,提升干部公文写作的专业素养和实践能力;四要完善“追责问责”制度,对文风不实、敷衍塞责的行为“一案双查”,既追究直接责任人,也倒查领导责任,形成长效震慑。

公文不是装点政绩的“盆景”,而是服务群众的“工具”。从北齐博士的“牵强附会”到如今的“模板拼凑”,文风不实的表现形式虽变,但其背离实事求是、损害公信力的本质未变。唯有自上而下破除形式主义、官僚主义,让“实文风”匹配“实作风”,才能驱散思想上的“惰性迷雾”,根除“虚浮积弊”,让公文真正成为连接政民、推动治理的坚实桥梁。(刘佳佳)

[责任编辑:李莹]
呵护地球
让爱成长
关爱留守儿童
绿色出行
鲁冰花

关于我们| 网站概况| 法律顾问| 服务条款| 人员查询| 广告服务| 供稿服务| 合作伙伴| 网站声明| 版权所有| 联系我们

有害短信息举报 抵制违法广告承诺书 阳光· 绿色网络工程 版权保护投诉指引 网络法制和道德教育基地 北京通信局 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邮箱:chinajiceng@163.com    电话:010-63607677

京ICP备16016777号-3京公网安备11010802036172号

Copyright© 2016 Chinajiceng.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