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傅,这里再高一点点,地面才平整。”“王姐,您担心的小区停车位问题,我们已经和施工方商量,会纳入施工计划内。”近日,文峰街道南郊社区党支部书记带领工作人员深入辖区老旧小区改造现场,通过“查质量、听意见、解纠纷”三重举措,确保改造工程既“有速度”更“有温度”。
严守安全红线,筑牢改造“安全线”
社区组建了“质量监督小组”,由社区干部+党员代表+居民代表组成,建立“日常巡查 + 重点抽检”机制。每日深入施工现场,对老旧小区“白改黑”(水泥路面改沥青路面)、落水管更换、楼梯间刷白等关键环节逐一检查,核对材料规格是否达标、施工工艺是否合规,针对发现的墙面空鼓、路面平整度不足等问题,要求施工方限期返工,确保改造质量过硬。“我们每天至少来现场巡查 2 次,重点检查施工质量、安全防护措施,绝不让‘民生工程’变成‘操心工程’”。南郊社区党支部书记说。

广听意见,让改造“合民心”
“大家有想法尽管说,改造是为了咱们住得更舒心!” 在小区临时的“意见收集点”,社区工作人员一边告知改造项目,一边认真记录居民诉求。居民张大爷提出:“小区年久失修,外墙砖脱落是常态,有安全隐患,希望增加外立面排危。”;年轻居民小李则建议:“小区花台长期废弃,不仅积灰藏污,还挤占活动空间,建议撤除方便大家散步、带娃”。为全面收集意见,工作人员还采取“入户走访”的方式,深入行动不便的老年居民家中,倾听他们的想法。随后组织施工方、设计单位召开协调会,将合理建议纳入改造方案。截至目前,社区已收集居民意见56条,其中“撤除废弃花台,新增道闸、太阳能路灯”等12条合理建议已落实到改造方案中。

巧解纠纷,打通改造 “堵点”
老旧小区外墙排危工程启动初期,因部分居民反对搭建脚手架,工程陷入停滞。“脚手架遮挡门面,客流量减少大半,生意咋做?”商户王先生坦言。面对矛盾,社区依托“邻里说理室”组建由社区干部、楼栋长、“五老”成员组成的“老旧改”临时调解队,第一时间上门走访反对搭建脚手架的居民,围绕“如何减少架子对商户声音传播与经营的影响” 展开讨论。另一方面,联合施工方优化方案,最终确定三项措施,一是优化脚手架搭建方式,减少对门市招牌的遮挡;二是优先完成商户区域,压缩围挡时间;三是预留通道,确保顾客通行。方案实施后,“老旧改”临时调解队每日驻点现场,一方面监督施工方按约定执行搭架与施工要求,另一方面收集商户与居民的实时反馈,及时调整细节。“没想到架子搭起来后,生意没受太大影响,社区考虑得太周到了!” 商户王先生对调解结果十分满意。目前,脚手架搭建已完成,排危工程顺利施工。


成效斐然,民生福祉“大提升”
在社区的积极努力下,南郊社区老旧小区改造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如今,走进改造后的小区,仿佛置身于一个全新的社区。原本破旧的外墙焕然一新,道路平整宽敞,停车位规划合理有序。楼道内干净整洁,照明设施明亮充足。
居民们对改造效果赞不绝口:“以前小区环境差,出行也不方便,现在改造后,小区变得漂亮又舒适,我们的生活品质提升了一大截。”居民王女士高兴地说。据统计,改造后小区居民的满意度达到了96%以上,真正实现了“改造一片、提升一片、满意一片”的目标。(通讯员 谭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