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星连珠”实践团深入七村探寻发展之路,依托 “7 + 3” 模式,全力推进农文双旅融合,让乡村绽放更璀璨光芒。


目标 明确方向助振兴
嘉兴海宁黄湾镇在乡村振兴进程中,因资源分散、品牌影响力不足等问题,农文双旅发展受阻。浙江经贸职业技术学院 “七星连珠” 实践团积极响应,以 “7 + 3” 模式深入黄湾镇七村,探索发展新路径。
“七星连珠” 实践团依托 “7 + 3” 模式,深度挖掘七村特色资源,推动农文双旅融合,助力乡村振兴。


溯源 挖掘特色底蕴
溯源阶段,实践团在尖山村感受文化与运动氛围,挖掘生态资源商业潜力;在大临村体验蓝印花布非遗技艺,探寻传承与产业化方向;在盐官领略历史底蕴,在黄山村感受草编非遗魅力,深入了解各村特色资源。
专业优势展身手
随后,实践团成员各展专业所长。国贸专业研究产业联动,应英专业助力跨文化交流,企管专业设计运营方案,文秘专业记录文化素材,跨境专业规划线上推广。通过全面调研,了解各村发展现状与痛点,为制定方案提供依据。


策略 精准施策解难题
针对各村发展难题,实践团创新策略。大临村蓝印花布传承,采取 “非遗进校园、电商合作” 举措;尖山村完善配套设施,打造运动休闲基地;黄山村借助跨境电商拓展草编产业;钱江村整合资源打造 “绿色文旅 IP”;五丰村构建 “文化枢纽” 联动发展;闸口村全链开发柑橘产业;黄湾村开发研学课程。这些策略为各村发展注入活力。
为提升乡村知名度,实践团开展双城联动宣传。线下在杭州下沙宝龙广场摆摊展示非遗作品,吸引市民参与;线上直播并发起 #非遗青年说# 话题,单场直播在线人数800+,单次点赞量量达13000+。同时推出特色旅游线路,结合问卷反馈优化,有效提升乡村影响力。
实践团与村委密切沟通,开展座谈会,了解乡村产业发展困境,提出多项建议并被采纳。


总结 持续关注再出发
“七星连珠” 实践团 7 天的实践,成功推动黄湾镇七村农文双旅融合发展,探索出可行路径。未来,实践团将继续关注七村发展,为乡村振兴贡献青春力量。
项目名称:“7+3”农文双旅筑七村“兴”蓝图——“1+N”模式下嘉兴海宁市大尖山片区乡村振兴之路
参赛学校:浙江经贸职业技术学院
参赛团队:浙江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尖山‘核爆’共富圈,N村‘链’上振兴路”赴海宁黄湾镇调研实践团
指导老师:于威武、雷粒锌
团队队长:周秀燕
团队成员:陈方圆、姚依婷、朱文清、杜敏瑶、张紫瑶、廖欣竹



